logo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分类及火灾事故的危害和预防(二)

接上一篇

(二)爆炸的破坏作用

  • 爆炸碎片的破坏作用

机械设备、装置、容器等爆炸后产生许多碎片,飞出后会再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害,一般碎片飞散范围在100~500m。

  •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物质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以极高的速度膨胀,像活塞一样挤压周围空气,把爆炸反应释放出的部分能量传递给压缩的空气层,空气受冲击而发生扰动,使其压力、密度等发生突变,这种扰动在空气中传播就称为冲击波

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极快,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对周围环境中的机械设备和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造成人员伤亡。

冲击波还可以在作用区域内产生震荡作用,是物体因震荡而松散,甚至破坏。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主要是由其波阵面上的超压引起的。在爆炸中心附近,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可达几个甚至十几个大气压,在这样高的超压作用下,建筑物被摧毁,机械设备、管道等会受到严重破坏。超压在100kPa以上时,除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外,其余部分将全部破坏。

  • 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中,许多物质不仅是可燃的,而且是有毒的,发生爆炸事故时,会使大量有毒物质外泄,造成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此外,有些物质本身毒性不强,但燃烧过程中可能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和烟雾,同样造成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

五、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从理论上来讲,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点:

(一)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

  • 替代 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学品,而使用其他较为安全的化学品。
  • 密闭
  • 惰性气体保护
  • 通风置换 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汽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以有效降低区域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降低危险。
  • 安全监测及联锁 对环境内的有害易燃气体进行有效的监测,可以准确掌握环境状态,做到有危险及时发现和排除。再加上其他联动措施,可以对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危险做进一步的控制及处理措施。

(二)消除点火源

有效控制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自然、发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光线照射等。具体做法有:

  • 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 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 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器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三)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

相关措施包括阻火装置,防爆泄压装置及防火防爆分隔等。

(四)个体防护

对于有毒环境,当作业场所中的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厂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它仅仅是一到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因此其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上一篇:《长江保护法》今起实施,长江上海段全面禁运剧毒化学品 下一篇:你知道智能道闸控制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吗?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