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化,东莞“新基建”站在了风口上 新基建 新冠疫情 东莞
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赶订单。5G市场来临、线上办公兴起,市场对于连接器的需求增大,公司订单同比增长30%。
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车间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工作中。
中央密集部署,资本市场热捧,新冠肺炎疫情“催化”,“新基建”站在风口之上。当前国内多省市的2020年重大项目计划出炉,“新基建”成为高频词。在东莞也不例外,梳理369个重大项目,包括华为数据中心项目、华为云工业互联项目等多个项目涉及新基建。
“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短期来看,新基建能稳投资,对冲疫情的经济影响,更重要的是,长期来看,新基建有望促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有望改变城市竞争力,带来新一轮的城市洗牌。
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新基建的建设情况如何?能否乘着新基建的风口在湾区城市中再上一层楼?南方都市报调查了东莞的新基建及相关产业链,梳理东莞新基建发展机会,看东莞城市竞争底牌。
东莞谋划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
“新基建”一词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首次提及,“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亦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普遍将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纳入“新基建”的讨论范围。
5G要用起来,需要5G基站,电动汽车要开起来,需要充电桩,制造工厂要智能化,需要底层大数据构建,这些新基建东莞人并不陌生。疫情之下,“新基建”成为地方政府稳经济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另一角度来看,基建适度超前,未来发展或能更从容。
2020年,东莞市重大项目计划全年完成投资850亿元,力争突破900亿元。这里面有华为东莞台科数据中心项目,京东都市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未来这里将5G信号全覆盖,建设“5G+智慧园区联合创新实验室”,研究探索5G网络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全方位探索与应用。还有紫光芯云产业城项目(一期),一批新基建项目已提上日程。
“通过明确提出全年投资增长15%的预期目标,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动投资项目落地建设”。东莞市发改局副局长肖必良表示,东莞将谋划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松山湖是东莞全市首个镇街(园区)推出“保稳定、促增长”措施的,《2020年经济“保稳定、促增长”工作方案》中提及大力推动5G基站升级工程、500千伏生态变电站、华为数据中心项目、华为云工业互联项目等一批新基建项目建设。
“平心而论,基建本无新旧之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新基建的新在于与过去的老做法有所不同,即使地方政府还是强调基建的意义,可是这次强调的不局限于有形的基建,还包括无形的基建。无形基建和有形基建实现融合以及无缝对接,刚好契合包括东莞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也有望改变东莞的城市格局,实现城市地位的上升。实际上,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离开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意义上的基建(老基建),但是如果没有无形基建,包括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软件建设,城市地位就难言有实质性的提升。
莞企寻找新基建产业机会
日前召开的莞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上,两位莞商大佬均提及“新基建”。东莞市政协常委、世界莞商联合会会长、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洪卫建议,实行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公共服务领域投资。
另一位是,东莞市政协常委、广东步步高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青松,他表示希望东莞未来加大对于新基建领域投资的支持,带动和培育新型产业在东莞发展壮大。最近各地陆续公布的今年重点建设项目中,“新基建”项目占比明显上升。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基建”将在上下游两个方向对经济产生带动作用。信息基础设施将直接带动信息设备制造、电子元部件制造等多个行业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立起来后,又将大大提升各行各业生产能力及效率,如“互联网+效应”,从而惠及整个经济社会。
东莞不仅提前铺设新基建,这里也有一条与新基建紧密相连的产业链。信息设备制造、电子元部件制造这一些是东莞强项,南都记者调研发现,一条与新基建紧密相连的产业链已经在东莞成型,且随着新基建的推进,有望迸发出新的能量,而且这一条产业链在本次疫情下“逆势而上”。
“新基建和我们有什么联系?它们不少的底层是线路板,涉及两个重要工序:钻孔加工、成型加工,需要微型钻刀和铣刀,这两个是耗材,我们公司都有做”。广东鼎泰高科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监陈汉泉介绍,因为疫情影响,5G基站铺设速度加快,将后面几年的订单提前,虽然当前消费电子受到抑制,但5G基础道路提前铺设好,后续消费电子都会跟上。去年公司微型钻刀月产能达到4000万支,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赶工订单。公司总经理李忠全介绍,因为5G市场的来临、当前线上办公的兴起,市场对于连接器的需求增大,公司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30%。
除了5G基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端也在产生相应的机会。去年,华为以27.41亿元夺东莞“数字政府”超级大单,以政府数据资源扶持产业发展、带动行业创新,形成大数据驱动、智能化运行、多主体协同、内生性治理的“数字政府”可持续发展路径,引领东莞“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新发展。随着项目落地,这背后有望释放大量的商业机会。
新基建项目逐步推进所带动的新动能随之上涨,新基建之间彼此融合,工业互联网需要5G网络,需要大数据支撑、云服务等,他们的融合赋能产业,有望形成新业态,带来新动能的布局,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这一些“智能设备”迎来机会,加快智慧工厂打造。
如此背景下,林江建议,企业要把握新基建的机会,首先是需要了解东莞新基建的内涵以及对其产生的各种商业机会;其次是了解自身企业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相关的新基建,并且选择哪一个具体基建项目作为突破口;三是需要在何种程度上开展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东莞的新基建建设。
摸底
5G基建、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充电桩,东莞人并不陌生。随着广深第二高铁选址进行、东莞1号线建设推进,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新基建也在东莞显现。南都记者采访多部门,摸底东莞新基建布局,发现新基建产业链机会。
5G基建
全年冲刺10000座基站
东莞作为广东首批5G商用城市之一,目前5G网络建设已火热启动,近期RCS概念兴起,RCS有望成为最快落地的5G应用,一定程度上刺激市场关于5G应用的开发。
“今年前三季度计划建设5G基站7400座、全年冲刺10000座”。来自东莞市工信局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省下达东莞市5G基站建设任务为1511座,东莞市实际建成开通2244座,完成率148.5%,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今年一季度,东莞市已完成632座基站建设,累计开通2876座,规模居全省第三。
东莞移动、东莞联通、东莞电信、中国铁塔是东莞基站的建设主力。东莞移动方面介绍,今年1月底,东莞移动已实现东莞5G网络“镇镇通”。接下来,东莞移动将在实现核心城区连续覆盖的基础上尽快扩大覆盖范围,实现主城区(东城、莞城、南城和万江街道核心区域)、一般城区(东城、莞城、南城和万江非核心区域+松山湖区),以及百强镇(28个镇区)核心区域连续覆盖,力争上半年实现东莞各镇区核心区域5G连续覆盖,预计可建设完成基站达4000多个。
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正把握5G来临的机会,计划联合运营商在松山湖区域开展大规模的5G基站规划建设工作,打造变电站、配电站数据中心、储能、5G、边缘计算等新型多站融合体,就近满足用户电力、计算、存储、连接等服务需求,为社会提供云服务及海量数据处理能力。
不过,5G基站建设推进上存在一定的难点,包括基站选址落地难,5G基站建设运营成本较高等。
针对这一问题,东莞工信局方面回应,将积极帮助运营商、铁塔公司降低成本,如将与市发改局、市供电局密切配合,尽快落实省关于5G基站用电优惠政策,切实推动公共物业开放。对已公布的1600多处公共物业开放情况,开展政策落实情况检查。适时更新完善公共物业开放目录,并视情况扩大目录范围。另外,积极推动智慧灯杆项目落地。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社会影响力》测算,2030年,5G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亿元、2.9亿元和800万个。早前南都记者就曾对东莞的5G产业链进行梳理,东莞有逾120家5G相关企业,构成了东莞5G产业链上中下游,知名的有上市公司生益科技、正业科技、易事特等。而本次疫情下,多家企业订单比同期有所增长。
人工智能
2025年关联产业带动效应超5000亿
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是近年来东莞高质量发展中的三个重要方向,三者紧密相连。
4月13日,南都记者走进慕思公司睡眠产业基地,基地投资18亿元。这里每一层车间负责不同的工艺,通过四层高的立体仓库,进行流程对接。如一层车间的工艺完成后,通过自动仓库调度送至下一个工艺,如此链接成一个全自动的产线。“我们联合工业巨头,包括IBM、西门子等对生产工艺进行梳理,将能够标准化的工序进行标准化”。东莞市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总裁姚吉庆说,目前工厂内还需要一定的人手配合,随着更多工艺梳理自动化,预计未来1-2年项目将会完成,一个真正工业4.0工厂将会落地。
重大项目中,有京东都市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项目、东莞维科电池有限公司的聚合物电芯生产线智能化技术改造及产业化项目等,都与工业互联网紧密相连。东莞工信局介绍,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尤其是指导长安、横沥两镇进一步做好模具产业集群推广、实施和总结工作,培育刻画典型应用场景,并将这种模式向家具、食品、毛织等其他复制推广,带动东莞市传统行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升级。
“工业领域应用场景丰富,是东莞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最大优势”。东莞科技局分析,人工智能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轨道交通、制造业、大飞机、大船、医疗五个领域。其中,制造业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应用的蓝海。东莞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庞大的工业企业规模,可以为人工智能提供良好的应用测试场景和海量的数据资源,将有利于推动东莞“制造”向“智造”转变,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东莞市科技局介绍,截至2019年底,东莞市拥有人工智能产业链基础层、技术层及应用层配套企业351家。351家人工智能企业中,有20家企业涉及超过一个领域。如华为终端涉及整个产业链所有环节、多个领域;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和智能教育5个领域;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涉及芯片、模组、传感器和人机交互4个领域。
不过对比周边城市,广州、深圳是广东人工智能的主要集聚地,东莞与广州、深圳相比较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东莞人工智能产业整体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二是前沿研发能力较弱,软件算法薄弱;三是应用侧未充分打开,仍需刺激引导;四是人才体系尚不健全,高端人才紧缺。
针对此情况,东莞市科技局表示,探索创建东莞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争取与人工智能领域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工智能专项领域技术研究所,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东莞落地转化,设立人工智能原始创新研发专项,鼓励东莞企业开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
围绕东莞人工智能产业优势,以华为、OPPO、vivo等优势企业上下游为重点,开展精准招商,形成围绕人工智能优势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按照东莞市科技局印发《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203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关联产业带动效应超过5000亿。
新能源充电桩
2020年全市建成充电桩3865个
特高压在资本市场也被追捧,对普通市民而言,还是比较陌生。在我国,特高压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特高压的建设不仅可以形成直接投资带动,还可以满足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特高压要实现涉及多方的技术,对于产业链技术提升也有引领性的作用。
当前,就有一条特高压在东莞穿行而过。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2017年11月21日贯通,滇西北工程东莞段新建直流架空线路总长约42千米,共105基铁塔,全线最高的直线塔和转角塔均在东莞段内。
根据设计,滇西北线路工程投入运行后预计平均年送电量约20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耗6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45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万吨,可有效缓解珠三角地区包括东莞地区的环境压力。如果说特高压与市民直接联系有限,那么新能源充电桩则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可以直接为电动车主解决“里程焦虑”。
当前东莞的充电桩建设由东莞供电局和部分社会投资组成。来自东莞供电局方面数据显示,在东莞全市范围内投资建设充电站162座,充电桩1094个。国家多次对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部署,网省公司积极响应关于加强新基建投资建设的要求,继续加大充电桩投资建设力度,计划全年投资建设充电基础设施200个,并做好电力供应,2020年全市建成充电桩3865个。
另外,东莞供电局推出“共建、共赢”的能源合伙人的合作模式,向社会各界发出合作共建充电桩邀请,与网约车企、新能源车企等相关合作正在积极推进,欢迎社会资本加入。
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
广深第二高铁正在选址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推进,城市间互联互通亟待解决。此前东莞2020年市政府“一号文”发布,广深第二高铁规划提升日程。
广深第二高铁是强化广深港主轴高速通道功能的高铁线路,起于广州北站,经白云机场、鱼珠新客站、东莞市,引入深圳宝安机场站,线路全长132公里,其中东莞市境内约48.4公里,并规划在中心城区南城至厚街附近设置始发主站。目前,东莞市正在进行站位方案比选研究,暂未最终确定选址方案。通过在东莞市中心城区设置高铁始发枢纽站,将强化东莞市与湾区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共同提升湾区城市群发展质量。
根据《东莞市交通发展白皮书》透露了最新的轨道规划和进展,城际轨道方面,佛莞城际于2014年开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计划2020年完成主体工程施工建设。
城市轨道方面,与广州对接线路有:东莞1号线二期对接广州5号线及25号线,东莞4号线延伸至广州增城,广州3号线、22号线、27号线、28号线等延伸至东莞;与深圳对接线路有:东莞1号线三期对接深圳6号线支线,东莞1号线支线对接深圳22号线,东莞2号线三期对接深圳20号线,东莞3号线支线对接深圳11号线,东莞5号线对接深圳13号线,深圳10号线延伸至东莞。
目前,东莞1号线一期工程已全线开工建设,东莞1号线二期、1号线三期、2号线三期、3号线支线已纳入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并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查;广州5号线、深圳6号线支线已开工建设,其余对接线路需在两市下一轮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中进行研究。
“东莞需要从系统性谋划交通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陈尚荣介绍,东莞将连续三年每年综合投入300亿元以上建设资金,加快推动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重点项目建设和专项工作实施。未来10年东莞交通发展目标是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成为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