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致敬成都工匠】从血泡到老茧,“小钳工”16年把自己打磨成“老钳工”
黄东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冲压车间模具维修钳工。
工匠故事
工匠故事
2004年,我18岁,成为了一名钳工。弹指一挥间,16年过去了。我也由一名小钳工,变成了一名老钳工。
钳工这个工作岗位特别辛苦,更是特别磨手、费手,在用锉刀锉配时,两只手必须使很大的劲,才能按住被锉的钢铁物件不乱跳乱动。长期的重体力劳动与重复工作,会使人的手指、手掌经常打出血泡来,一个又一个血泡破灭后,又会长起新血泡,层层叠加,最后就变成了厚厚的老茧。
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现在工人们拥有了电动和气动工具,减少了体力劳动强度,也让我们的双手经历的磨难慢慢地减少了一些。
如今我这双经历磨难的双手却成了难得的记忆,也证明了我们艰辛的过往和曾经的辉煌与成功。为此,我要特别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我的父亲,一个是我的师傅。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出生在四川遂宁。我喜欢动手,也许一部分是来自基因。我的父亲做事非常认真,是个能工巧匠,任何东西他一学就会、一看就懂。父亲会自己砌石头风车、修石头房子,用竹子编制各种农用、工具,捯饬木头做家居、手推板车……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我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各种玩具。我在手工艺制作中得到了乐趣、快乐与荣耀,所以我最终选择了上技校,走上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2004年,我毕业后到一汽大众公司成为了一名钳工学徒。师傅是一位年近五十岁的资深钳工。学徒第一天,他就告诉我:要想做一名好的钳工,除了多干还得多想,最关键还要练好基本功。
我把师傅的话当作座佑铭。天天苦干,辛苦练习锯弓和锉配,但是一段时间后却没有半点长进。看着我急躁的样子,师傅就对我说:“小子,我让你多干,并不是像你这样傻干、蛮干。你没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和一定时间的沉淀,怎么可能会有大的进步?你想想看,一口气怎么能吃成个大胖子嘛!”
我十分感谢师傅的指点,及时调整了工作方法和练习时间。只要有新模具到厂里,不管哪个师傅有需要锯料和锉配的活,我都会抢着去干,也借机向各位师傅请教与加强练习。
可是,这样连续坚持了几年,一起进厂、干其他工种的同事,由于技术上手快,容易操作,很快都成为了独挡一面的能手,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有的还谈恋爱结了婚,唯独我还停留在原地,不求上进。我开始怀疑自己,难道当初的选择错了?
我的人生转机出现在2008年。那一年,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一直记得那个时刻,距离比赛结束还有1个小时。我由于没有大赛经验,导致工艺分析出了点差错,情绪快要崩溃,甚至想放弃比赛。犹豫的时候,我给师傅打了个电话。他狠狠地批评了我:“走技术这条路,技能比赛是很好的舞台。你来公司这么多年了,付出那么多艰辛是为了什么?如今机会来了,你却想当逃兵,对得起你自己吗?”
师傅的话就像一桶冰水淋在我头上,头皮冰凉。这些年辛苦练习的画面,不停地在脑海里涌现,这么多的付出不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吗?我猛地回过神来,灌了一瓶饮料,立刻回到了比赛现场。最终,我的成绩进入了全市前六名。
按照比赛奖励规则,我从中级工直接晋升为技师,随后工资收入直接翻了一倍。因此,我才有机会于2009在成都买房,随后又谈恋爱结婚,如今我的女儿已经7岁了。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回头看看,在成都安家落户娶妻生子,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现在我做到了。感谢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这些平凡的工人这样的机会。
此后,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与工作,相继取得了天府英才技能比赛钳工组第二名、龙泉驿区钳工技能比赛第一名、成都市青年技能竞赛钳工组铜奖、龙泉工匠称号,并在2020年获得“成都工匠”荣誉称号。
工作中,同事们都说我是一个收破烂的。因为我经常去废料箱搜集一些废铜烂铁。在业余时间,我就琢磨着制作一些简易工装夹具,在减少工序步骤的前提下,又能保质保量完成加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我的这个习惯在关键时刻还帮助公司节省劳动成本上百万元。那是在一汽大众速腾新车型量产爬升的阶段,焊装同事遇到一个难题,顶盖外板和侧围焊接时无法精确定位导致偏移严重,需要人工调整,这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于是,我利用各种搜来的废料,自己研究设计图纸,并制作了几十个试验工装后,终于制作出一组夹具能快速完成定位,减少人工调整时间,使生产效率提高了50%。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符合新时代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和具有创造精神的大国工匠。我相信只要踏踏实实地把平凡的事坚持做到极致,保持激情、保持干劲、保持定力、保持初心,这个梦就不会遥远。
记者|赵映
排版 | 童 编辑|哈里静
----社长精选----
直接点击以下关键词
天府机场 | 国漫哪吒 | 成都“东进” | 垃圾分类
花式给祖国表白 | 公园城市 | 竹艺村
世界大运会进入“成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