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足部创面经久不愈?德维可带你了解
足部是人体承重的重要器官,承载体重80%~90%的重量,供给足部营养血供的血管主要是胫前和胫后动脉,交通及吻合支小儿少,一旦受损或功能障碍,导致足部缺血感染坏死,迁延不愈演变成足部慢性创面。
多种多样的病因会导致足部慢性创面形成,临床上常见的有创伤、感染、下肢血管功能异常、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
创伤感染主要见于青年人群,而下肢血管功能障碍、糖尿病等病因主要在老年人群多见,足部创面形成慢性溃疡性创面的机制错综复杂,以下为主要发病机制:
创面感染和细菌生物膜:
足部创伤性损害大,且常伴随细菌感染,尤其是耐药性细菌,创面感染后影响正常创面修复进程,迁延不愈形成慢性创面。多数慢性创面中有细菌生物膜的存在,可促使细菌耐药和创面不愈合。附着于创面的细菌利用生物膜可躲避宿主的免疫杀伤和抗菌药物作用,并对抗生素产生很强的耐药性,导致创面感染控制不佳形成慢性创面。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多数细菌可形成生物膜,如革兰氏阳性菌、兼性厌氧菌及专性厌氧菌等,其影响创面愈合作用机制复杂。
局部微循环功能异常:
局部血供不足是导致慢性创面形成的主要内部因素。研究显示,下肢血管功能障碍疾病可以影响足部微循环换功能,引起足部皮肤组织血供差,相应软组织持续缺血、缺氧,组织汲取营养功能失衡、排泄代谢物困难,从而造成足部皮肤组织发生溃疡、坏死,最终形成慢性创面。
创面组织生长因子缺乏和分布失衡:
皮肤组织愈合是多种生长因子协同工作的过程,生长因子可促使相应组织细胞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增殖分化迅速及毛细血管重建增多,从而加快创面组织愈合进程。在足部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缺失和分布不平衡会严重影响创面修复愈合的进程,甚至达到不愈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