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上瘾”的人来接班
■文/周放生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海鑫钢铁由于债务危机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时间,家族企业如何传承也成了讨论的焦点。
这里想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德国量具刃具行业三甲之一凯狮公司股权转让的故事。
凯狮公司是德国一个家族企业,创办人弗里德里希·凯狮先生对工具制造“上瘾”,花了65年时间把一个量具刃具小作坊变成了世界领军企业。2005年,凯狮先生年龄大了,打算把企业传给儿女。无奈儿女们喜欢艺术、喜欢新兴产业,对工具制造毫无兴趣;加之市场原因企业不太景气,凯狮公司面临后继无人。干了一辈子的量具刃具,凯狮先生自然希望企业能成为百年老店,更何况凯狮公司是行业翘楚,量具刃具也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凯狮先生决定转让公司股权,为企业找到一个“传承人”。
【编者按:一个企业能长治久安的关键,是它的核心价值观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
凯狮公司要转让的消息引得业界纷纷觊觎,最后入围的有三家:一家日本企业、一家韩国企业和一家中国企业——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量)。让人费解的是凯狮先生最终选择了并不出众的“哈量”。而当时,日本、韩国企业的技术水平都比“哈量”高,而且“哈量”的出价也不是最高,为什么是“哈量”成了最终的赢家呢?
原来,凯狮先生了解到日本企业并购的目的是消灭竞争对手,凯狮公司最后极有可能被关掉;韩国企业也可能有类似的问题;而“哈量”根本没有实力成为“凯狮”的竞争对手,其并购的目的是引进技术发展自己,同时利用“凯狮”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哈量”的动因最符合凯狮先生的本意。他选择受让方主要看的不是价格和利益,而是挑选能负责任的大股东,目的是为了企业的传承和延续。
另一个是上市公司中核钛白破产重整中股权转让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中核钛白破产重整中接盘的民营企业家李建锋。2010年,中核钛白面临破产重整,大股东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选择了当时并不是业内实力最强的民营企业家李建锋来接盘。当年,身陷资不抵债的中核钛白,曾是钛白粉行业的明珠,又拥有稀缺的上市“壳”资源,惦记它的人自然不少,是什么原因使排名靠后的李建锋得到了大股东信达公司的认可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此人对做钛白粉“上瘾”!
【编者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积累一种特有的企业家文化或者是创始人文化,这种精神不是一个人形成的,一定是一个群体形成的东西,最后形成一种组织文化。对于二代来说,一定要兼收并蓄。】
据李建锋的妻子讲,他除了工作几乎没有别的爱好。李建锋18岁高中毕业,父亲不让他考大学,要他进了自己创办的钛白粉厂,从工人干起。到后来李建锋喜欢上钛白粉后,他父亲却认为这个行业太辛苦,不如去做房地产赚钱来得快。而此时的李建锋,对钛白粉已经“上瘾”,非做不可。他不仅接手了父亲的钛白粉厂,还收购了安徽一家地方国有钛白粉厂,靠着自己的能力硬把国企老厂搞得风生水起,直至后来参与中核钛白的竞标。李建锋对钛白粉的“上瘾”,打动了信达,经过层层筛选后,信达最终把“中核钛白”的股份转让给了他。
可见,把事情做好的前提一定是喜欢、是热爱,最好还能“上瘾”。只有做事“上瘾”的人,才能坚持,才能长远,才能不斤斤计较,从而实现最终的“传承”。
德国凯狮公司和上市公司中核钛白,两个貌似际遇完全不同的企业,在遭遇变革之际,主导者都做了同一个选择——选择“上瘾”的人来接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个负责任的大股东,让企业能够延续下去。目前,我们的家族企业传承还没能跳出血脉相承的框框,万一遇上个不喜欢原来行业的继承者,企业走下坡路也就在所难免了,这也是一些家族企业难以延续的根本原因之一。但愿海鑫钢铁不是这样的例子。M&D
收录于《管理与决策》2015年0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