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鹅:鸡蛋监测重在过程控制,标准高于日本及国内现行要求
目前,我国现行的相关食品卫生标准,并没有关于鲜鸡蛋沙门氏菌等含量的明确规定。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在“微生物限量”类别中,只规定了菌落总数,同时要求“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 29921的规定”。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21),即食蛋制品的沙门氏菌含量应为0,至于带壳鲜鸡蛋的沙门氏菌含量则没有明确规定。
换言之,面对“可生食鸡蛋”这一新事物,国家级食品安全的标准暂时还处于空白地带。
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天鹅通过引进日本PPQC具有38年历史的可生食鸡蛋标准体系,着重从全过程管控实现对沙门氏菌的控制。
日本养鸡协会负责人渡边诚曾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日本,达不到生食标准的鸡蛋,就无法进入市场流通,这是个大前提。可见,在日本,鸡蛋要上市销售,必须达到可生食标准。
记者查阅日本法律文件发现,早在1998年,因带壳鸡蛋引发的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呈上升态势,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生活卫生局向各地方政府发出《关于对食品卫生法实施规则及食品、食品添加剂等的标准作出部分修正的通知》,并通过该通知的附件《鸡蛋洗选包装单位的卫生管理要领》,对鸡蛋洗选包装如何应对沙门氏菌作出了具体指导。
其后,由一般社团法人日本蛋业协会主导编撰的《GP HACCP指南》,经日本厚生劳动省认定,成为HACCP体系在鸡蛋分类包装的权威标准,以防止沙门氏菌在生产阶段对鸡蛋造成污染。
日本农林水产省2000年发布的《鸡蛋标准交易纲要》进行等级划分,满足特级、1级的蛋品,就达到了“可生食鸡蛋”。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在日本有9个法规规章、行业规范对鸡蛋的沙门氏菌控制、可生食等级进行了相应要求与规范。换言之,日本是通过多个部门从不同的维度对可生食鸡蛋的生产标准进行了相应规范。从这一点来看,并非如一些媒体所言“日本没有可生食鸡蛋标准”。
黄天鹅为什么去引进日本PPQC机构的38年可生食鸡蛋标准呢?黄天鹅技术中心副总裁徐文龙表示:“我们深入研究发现,加藤宏光博士1982年创办的PPQC(家禽产品品质控制),是日本最早从事蛋鸡沙门氏菌控制的专业机构,其建立的蛋鸡《HACCP》控制体系,比日本政府现行标准更加完整、标准要求更高。从种鸡、饲料、饮水、饲养、养殖环境管理、蛋品分选等全环节,进行沙门氏菌的控制。比如鸡苗、料槽、饮水、饲料,甚至养殖员的衣服,都要做沙门氏菌的检测,一栋鸡舍,每批次要抽检1000枚鸡蛋样品。这些标准,是日本政府与相关部门没有要求的。加藤宏光博士创立的这一套标准体系,每年要应用于日本两三千万只蛋鸡,近40年累计超过7亿只蛋鸡规模。应用性强,这也是我们引进PPQC可生食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认为,PPQC的这一标准,更具高标准与权威性,也有较强的广泛性。”
据徐文龙所言,因为蛋鸡是有生命的生物体,不像由机器生产的加工食品,日本对沙门氏菌的控制更多在于生产链前端的过程控制,这一点,比一些也生产可生食鸡蛋的企业,只提供“沙门氏菌未检出”的产品检验报告,要更加能保障蛋品的安全。“比如我们有20多个沙门氏菌的监测点,我们要去定期监控,这个在国家标准里是没有的”。
去年9月,黄天鹅联合多家科研机构、院校及行业协会撰写并出台了《可生食鸡蛋》团体标准。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王培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团体标准涵盖蛋鸡养殖生产8大环节、24个关键控制点,代表一整套高技术含量的完整管理体系。
该团体标准要求对养殖及初加工全环节进行沙门氏菌检测,此外,该标准以高于国家要求的频次进行企业自检及外部机构检测。“从起草的参考指标体系,专家、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的参与程度来看,这一标准是涵盖了从生产到养殖、检验管理、车间管理、销售管理的一条龙式指标体系,从参与方面和指标体系方面都是很完整、很前卫的一套可生食鸡蛋的团体标准,能够较好地规范和促进可生食鸡蛋企业的生产、销售及消费者认知”,王培知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