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最新发声:三大信号,关乎创业者生死
作者丨铅笔道编辑部
年营收破6000亿的华为也喊“寒冬”了,不禁让所有创业者虎躯一震。
昨天,任正非在内部论坛发全员信:说寒冬已至,未来3年,要把“活下去”作为最主要纲领。
言论一出,也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小企业说寒冬,我信;但最强民企华为也说寒冬(年净利约30亿),是不是“莫须有”了?
这种思路有点想当然了。铅笔道分析过往任正非所有信件,发现一个结论:华为是行业少见的、敢把真实问题展现给公众的企业。
每一次内部信,最终都大概率被验证。比如2019年1月18日,任正非发内部信《准备过苦日子,放弃平庸的员工》,至于接下来的3年“苦不苦”,我相信所有创业者都有答案。最终的事实,不仅证明任正非是对的,而且极具前瞻性:疫情只是催化剂,原本经济下行的周期也该到了。
因此,任正非说“寒冬”来了,大概是真的来了。其实无需太意外,每次凛冬将至,首先采取“防寒”措施的一定是大公司,有三点理由:
一,寒冬来临,越是大公司摔得越重。
大公司一旦被寒冬侵扰,必然出现资金窟窿。小公司出现窟窿,老板四处凑凑就能填补;大公司一出窟窿,金额往往是几亿、几十亿、上百亿,老板个人的财务在这些数字面前微不足道,往往只能等死。想想看,今年刘强东套现22亿元就已经是“行业大事件”,大公司一旦出现窟窿,多少老板能拿出22亿?
因此在寒冬下:大公司最容易摔死,小公司大概率摔伤,更不容易摔死,除非老板主动选择“拔管”。
二,寒冬将至,大公司最先感知。
寒冬一般是行业凋敝,市场份额越高,越能感知营收下滑。以今年7月份经济数据为例,影响较大的行业降幅约25%。华为净利润才5%,营收一旦减少25%,如果不采取及时措施,亏损额很容易破500亿。但中小企业而言,比如1000万营收降至750万,砍预算裁员能挺过去,年底甚至还能有利润。
三,寒冬周期里,大公司的策略往往比创新公司保守。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创新公司没有历史包袱:冒一些风险损失更少;但大公司不一样,多冒一天风险,就可能少1000万、1亿利润,裁员晚一天成本就多出千万级别。因此,他们会在寒冬期最先反应。
据铅笔道观察,大公司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今年大部分老板都重重摔了一跤:创业者多半是今年4月-5月开始踩刹车,而大公司则是在今年1-4月。比如腾讯,一季度已经提出“实施成本控制”,二季度则是“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各项开支与费用”。
不开玩笑地说,创业者要学会咬文嚼字:大公司发信号,一般是寒冬来临的前兆。我们要紧跟他们脚步,他们先踩泥汤子,我们躲在他们身后。
如果任正非的行业预测正确,并且大公司都选择“跟随”,会对创业者产生什么影响?任正非此次,内部信讲了5个要点:1个方向+4个方法。
一,方向:华为未来3年要去的方向是“活下去”,以“现金流、利润”为目标,而非规模。
二,方法1:控制预算,关闭没有价值(现金流/利润)的业务。
三,方法2:放弃没有价值(现金流/利润)的市场(国家或地区)。
四,方法3:改变奖金机制,与经营结果(现金流/利润)挂钩。
五,方法4:改变岗位考核机制,反向考核,比如研发要对产品性能及质量负责。
以上五点,可能对创新创业圈产生几点影响。
首先,以企业为客户的的产业互联网及科技公司将迎来寒冬,营收会进一步下滑。
未来1-3年,以华为为首的大企业将会收缩预算:紧缩一切预算与费用。而产业互联网及科技公司的主要客户便是公司(也就是俗称的to B生意),而to B生意的终局是做中大型客户。通过研究to B生意的上市企业,铅笔道发现一个结论——to B生意的终极形态是:永远追求更高的客单价,少数大客户(少于50个)支撑一家做to B生意的公司80%以上的营收。
To B公司的重头营收来自于大企业的“成本与费用”。大企业稍微收紧钱袋子,整个to B产业营收就会大幅下滑。以市场费用为例,据铅笔道观察:今年某市值超600亿的科技公司,此前活动相关预算占营收比例为3%,至2022年削减至1%以下。
做to B生意的创业者此刻要警惕:追求大企业的步伐,在营收下滑是大概率事件的前提下,缩减团队规模,尽可能地缩减费用与开支,使之维持在与营收下滑相匹配的水平。
其次,创新创业活力会进一步下滑,投融资热度会持续降低。
华为此次提及“缩减无价值的业务”,其实缩减的是“没有现金流、利润”的业务。什么业务没有现金流及利润?创新业务。任何创新业务的成长,都必须经历数年的亏损过程。相信此次调整中,“创新业务”会成为缩减的重灾区。
“创新业务”中,投资业务将处于重灾区的漩涡中心。投资的退出周期5-10年甚至更长,5-10年内,其现金流为0、净利润也为0。而大企业的投资行为,对整个创投界影响极大。
以2022年上半年为例,新消费的全部融资事件中,战略投资占比达1/3;以腾讯为例,2021年对外累计投资金额达3165亿元,占国内所有投资金额的22.3%。2021年,国内累计投资金额为14228亿元。
铅笔道建议,所有创业者追随任正非的“现金流/净利润”策略:尽可能地摆脱对VC的依赖,在未来1-3年完成自我造血,以净利润养活公司。
再次,大厂缩减规模将成为常态策略。此次任正非提及,打破收入平均策略:让边缘业务奖金趋0,逼其自杀。腾讯、字节也早已采取类似措施。由此可见:未来非核心业务部门都将被陆续缩编。
反过来说,优秀的创业公司会迎来选择人才的机会:一,“优质人才”数量会变多;二,“优质人才”成本会降低。
任正非的信虽然是“内部”的,但从昨天到今天各行各业人士潮水般的转发来看,大家的体验趋同。既然谁都无法避免,那对谁都公平,谁坚持得久谁能剩者为王——这是以“活下去”为最高目标的核心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