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多是“吃”出来的,“手脚”出现2种表现,最好去查一下脑CT
一提到中风,很多人都会为之惊慌,“一人中风,全家受累”。
中风是中医的病名,从中医方面解释,“中”为打击之意,“风”是指该病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
从现代医学上讲,“中风”又被称为“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不论是哪一种,其发病率、死亡率都比较高。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数据显示,我国中风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中风多是“吃”出来的,3类食物最好少吃!
第1类:高盐类食物
如咸菜、榨菜、腊肉、精加工食物等,多属于高盐类食物,而盐分摄入超标,会促使血压升高,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研究显示,吃盐太多,与10.7%的卒中死亡,21.4%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密切相关。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钠摄入过多,会影响电解质平衡,从而促使血压升高,甚至会损伤血管,加速血管硬化的发生。
第2类:高脂类食物
像油炸类、肥肉、黄油等多属于高脂类食物,而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脂的风险,从而诱发脑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与低脂肪饮食相比,食用高脂肪饮食的绝经后妇女患脑梗死的风险高出40%。
脂肪是人体营养素之一,如果摄入过多,身体无法消耗掉,会囤积下来,促使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促使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第3类:含反式脂肪酸类食物
像蛋糕、面包、饼干等,多含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人体很难消耗的“坏脂肪酸”,又被称为“餐桌上的炸弹”。
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促使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使斑块形成,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
提醒:“手脚”出现2种表现,最好去查一下脑CT
表现一:手指麻木、拿不住东西
如果感觉单侧的手指麻木、无力,拿不住东西,可能是中风的警报信号。
当血管出现堵塞时,血液流动不顺畅,不能及时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而手指是处于远端的部位,一旦没有新鲜的血液补充、更新,会出现麻木的感觉,且会愈演愈烈。
表现二:腿脚不稳,易摔跤
走路时,发现腿脚不稳、无力,易摔跤,可能是偏瘫的征兆。
当脑血管发生堵塞时,会使大脑缺血、缺氧,或使运动神经失灵,出现间接性跛行。
中风发生前,警惕四个“一过性”的信号:
1,一过性眩晕:感觉眩晕,眼前出现一过性发黑的情况,短时间后可自行恢复;
2,一过性视物模糊:感觉一只眼睛或双眼突然间看不清,或视力下降,或视物成双;
3,一过性言语不灵活:出现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出现喝水呛水,要谨慎;
4,一过性剧烈头痛:经常头痛,出现一过性剧烈头痛,或头痛的方式发生改变,可能是脑血管发生了堵塞。
保护好血管,预防堵塞,记住3个字:
一:吃“病从口入”,对脑血管疾病也是如此。
饮食上,保持清淡,控制好油、盐、糖的摄入,减少血管损伤。
1,控制食用油摄入
建议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在25-30克,最好多种油搭配食用,利于均衡补充脂肪酸,从而调节脂质代谢,减少血管堵塞的风险。
另外,每天食用5毫升亚麻籽油,利于补充不饱和α-亚麻酸,其含量都在50%以上,利于清除血栓,保护血管健康。
2,控制盐分摄入
建议每人每天盐分摄入不超过6克为宜,包括除食盐之外调料中含有的盐分,如酱油、蚝油等。
对高血压者来说,每人每天盐分摄入不超过3克为宜。
3,控制糖的摄入
建议每人每天糖的摄入不超过25克,最多不超过50克为宜。
糖摄入过多,会使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影响脂质代谢。
二:喝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不要等渴了在喝水,否则身体已经处于严重缺水的状态,会使血液变得粘稠,增加血栓的形成。
记住,清晨起床后,刷完牙,喝一杯温水,能及时补充水分,还可改善血液粘稠,降低血管疾病的发生。
睡前1-2小时喝水、起夜时喝水,都能及时补充水分,稀释血液。
平时喝水时,最好小口、勤喝、慢喝,利于身体更好的吸收水分,达到一定的养生作用。
三:戒生活中,不良习惯会加速血管堵塞的风险,如吸烟、喝酒、熬夜、久坐等,长期做坏习惯,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1,戒烟
吸烟会损伤血管,加速血管堵塞的风险,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吸烟还会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使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加强,从而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吸烟还会使血管发生痉挛,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戒烟,是预防和减少血管疾病的关键之一。
2,戒熬夜
熬夜会使睡眠不足,长期如此,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升压素,如肾上腺素,促使血压升高、心率升高,增加心血管压力,诱发心梗、中风的风险。
而作息规律,睡眠质量好不仅利于血管健康,还可促使各个器官得到很好的修正,避免诱发其他疾病。
3,戒久坐
久坐会使血液循环减慢,新陈代谢下降,还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严重可发生血管堵塞。
平时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利于血液循环,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