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码”“码不停蹄”,消费者才更有体验感
10月9日,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9月1日起,上海320余万户市场主体开始陆续更换新版“身份证”。新版营业执照上的“企业码”有了新功能,市民点外卖时,可以扫描平台上食品经营者公示的“企业码”,足不出户就能掌握经营者的具体信息。目前该功能正在浦东试点。(10月9日上观新闻)
“企业码”并不新鲜。自1.5亿市场主体已生成电子“身份证”后,一些地方在此基础上创新了“企业码”。所有市场主体的纸质营业执照和电子营业执照上加载统一标准的“企业码”。“企业码”信息涵盖了企业注册地、负责人、特色产品、企业优势等,企业办事只需“亮码”就能提供相关信息,不但方便了企业之间增进了解、加强合作,而且所有申请“企业码”的企业,还可以通过系统获取政府部门政策解读、信息发布,享受“码上直办”“码上融资”等公共服务,实现了“一部手机、一网通办”,不再受时空限制。
但是,企业产品的终端消费在消费者手里,如果“企业码”仅仅停留在减轻企业负担,而忽视了减轻消费者负担,并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让“企业码”“码不停蹄”走进消费者的视野,则更能体现服务有“温度”,发展有“速度”。
比如,记者在上海饿了么平台上点击蓝蛙上海置汇旭辉店的“商家承诺”栏目,可以看到其更新的证照信息,带有“企业码”的新版营业执照替换了变更前的老版营业执照。该经营者的脸谱信息(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动态评定等级)显示为“绿色笑脸”,即最近一次食品安全监督结果为良好,加之没有行政处罚记录,真实且透明的信息让消费者可以更放心地点外卖。
要让消费者有如此体验感,必须加大线上线下“企业码”的公示力度。消费者点外卖或参加企业招聘等,可以在平台上看到“企业码”,消费者线下消费,都可以在店家的显眼处看到“企业码”,消费者可通过扫码这种便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 据透露,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正与相关部门和平台经营者沟通,让消费者未来能通过扫描企业码向监管部门反映问题、提供线索、给出诉求。
要让消费者有如此体验感,还必须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如果“企业码”缺乏企业信用信息,对消费者来说,“企业码”则成了“鸡肋”。为此,今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决定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像“健康码”可以呈现红黄绿那样,把企业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作为配置监管资源的内部参考依据。
上海“企业码”首先实现消费者在家扫码就能摸清外卖底细,在饭店消费后出现身体不适,扫码跳到官方投诉平台“吐槽”,以便监管部门及时发现、介入,还在于《上海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与信用分类管理办法》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食品生产企业的“企业码”有了安全信用风险等级,消费者扫描“企业码”自然才有体验感。
因此,让“企业码”充分发挥出其作用,就要让“企业码”“码不停蹄”,一方面完善“企业码”的信用信息,让消费者有据可查,一方面让“企业码”走进平台,走进消费者视野,让消费者方便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