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50多家商铺被铁栅栏焊死,真的能“焊死”占道经营吗?
文 | 李哲
编辑 | 王蕊
解决不了问题,就把问题圈起来?据《华商报》报道,近日,西安市劳动西路劳动小区南区北侧一百米长的沿街商铺外,被焊上了铁栅栏,栅栏高近两米,最上方有锋利的三角形防盗设施。栅栏上还写着“市政设施”,只有单元楼进出口没有栅栏,其他50多家商铺除了一家诊所,其余全部被焊死在铁栅栏内,无法正常营业。
对此,事发地的桃园路街道综合执法队回复称,“针对劳动西路南侧占道经营问题,街道执法中队前期进行了多次文明劝导和依法清理,但出店经营户拒不配合,并公然对抗,造成恶劣影响。为解决周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桃园路街道办在劳动西路南侧人行道安装围栏……”背景和理由都讲了,初衷是为了群众。
但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是不是初衷是好的,政策就一定是好的、合适的、有效的呢?
据报道,事发地目前只有几家商铺在栅栏内营业,市民隔着栅栏取物品。这显然不太方便,如果是比较大、比较重的商品,也显然也难以取出。那么,这是不是民众的另一种“急难愁盼”呢?为了解决A问题费的周章,又产生了B问题,恐怕并不是最优解。
更让人诧异的是,这一排栅栏似乎是悄悄地突然出现,商户竟然一时找不到究竟是谁装上去的。栅栏被曝光后,商户询问社区,社区称不知情,让询问市政部门;而当地莲湖城管市政科也称不是他们搭建的,也不知情;直到记者问到了桃园路街道办,一再催促,桃园路街道综合执法队才给出了答复。
如果是一项问心无愧的“诚心之作”,大可不必这么“低调”。有商铺经营者反映,“之前没有任何人通知让我们搬走,更没人跟我们解释原因,市政、社区、街道办都说不知道。”作为一项公共设施,其立项与施工应该和利益相关人提前沟通,比如直接被影响和限制的商户,他们应有这个权利。
另外,既然是为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那么这个具体的解决措施,有没有征求过附近群众的意见?或者,有没有在动工前告知附近居民?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从报道来看,附近居民似乎也是被蒙在鼓里,也是外出散步才偶然发现。
这里面其实还包含了很多问题。比如最直接的,谁决定了装栅栏、谁有权力装栅栏。按照我国《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一个街道的综合执法队,是否有足够的权力在一条街上装栅栏?是否符合相关行政流程?
当然,讲这些并不是为占道经营辩护。细看桃园路街道综合执法队的“陈情”,当地的占道经营情况也确实复杂。比如劳动西路为双向单车道,路段狭窄,周边遍布小区、学校、公园、菜市场,日常往来机动车、摩托车和人流量较大,导致人车混行、抢道、拥堵现象突出。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值得探讨。
的确,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占道经营的乱象日益突出,而其治理与商户之间的矛盾也时不时被激化,堪称城市治理的一道难题。尤其是在一些老城区、老街道,特别是在交通工具和集贸市场建设落后的时代,它方便着经营者买卖和居民购物,只不过如今和市容市貌格格不入了。从报道的现场图片来看,事发地也是一个老街道。
2020年,中央文明办曾提出,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这其实也传递出一种治理理念:少一些面子、多一些里子。
就西安这起事例,从现场图片来看,栅栏本身也是建在人行道上的。装上栅栏之后,原本的人行道也几乎被圈去了一半,行人只能在栅栏外行走。那么,这是否相当于另一种占道呢?用这样的方式预防占道经营,或许也有种“得不偿失”的感觉。
不只是治理占道经营,处理很多公共事务,其实都不能有一种“焊死”思维,而是要遵循宜疏不宜堵的规律,要有灵活的思路、尊重实际的措施。否则,很容易南辕北辙,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