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馆子见不着菜单见不着服务员,扫码点餐扫了老人的兴
下馆子见不着菜单见不着服务员,扫码点餐扫了老人的兴
下馆子见不着菜单 见不着服务员
扫码点餐扫了老同志的兴
立春之后,生活的烟火气加速回归,出门就餐的老年人也多起来。不过,他们发现餐厅的点餐方式并不友好:一进餐厅,服务员喊一声“扫码点餐”便不见踪影,既不主动提供纸质菜单,也不热情询问有无忌口。
餐桌一角的扫码点餐成为餐厅“标配”。
采用扫码点餐后,很多餐厅只有一张特别简单的菜单。
● 体验 ●
字体太小看不清 操作繁琐总退出
老段已经退休在家,有时候懒得做饭就和老伴儿到楼下小店吃碗面。赶上过节,儿子一家三口过来,一家人就到外面“撮一顿”。虽然外出就餐的次数不少,可老段从没用手机点过餐。“扫码之类简单的操作我会,但是扫进去之后,那个字儿太小,也特别乱,点不明白。”老段说,如果老两口出去吃饭就只到楼下熟悉的小馆儿,这样可以直接跟服务员点餐。
如今,京城的大小餐厅重新热闹起来。记者走访多家餐厅看到,扫描桌上的二维码点餐成了标配,纸质菜单成了稀罕物。
在富力广场的滇香草餐厅,记者特意要求后,工作人员才拿来了一份纸质菜单。服务员放下菜单扭头就走,依然推荐记者扫码点餐,结账时也是通过桌上的二维码付款。在和平里北街附近的匠熙小馆,服务员明确表示没有纸质菜单,如果消费者不方便扫码,只能用店里的平板电脑点餐。在王府井附近的小吊梨汤餐厅,记者索要餐单后只拿到一份简易的单页菜单,上面没有任何图片,如果用手机扫码点餐,出来的点餐页面丰富精美,两相对比,纸质菜单点餐的体验感太差了。
“我没戴花镜,这字太小了,看不清。”“我有微信,但里边儿没钱,还能点吗?”“我想点个粥,到底在哪一页啊,半天没找着”……老年人虽然大多也有智能手机,但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在扫码点餐时常常感到“发怵”。
记者也注意到,餐厅公众号或小程序上的点餐页面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操作较为复杂,很多需要用餐者多次点击后才能进入最终的点餐页面。页面里的菜品分类更是五花八门,字体也比较小。消费者在点餐过程中需要反复切换页面,稍不注意就会退出小程序,还得重新扫码登录。
“你看,一家面馆就分出了十几类,花里胡哨的。别说老年人,年轻人点菜也头晕。”在东直门附近的一家重庆小面餐厅,一位年轻人打开手机扫码时特意留下的截图,抱怨点餐页面过于繁琐,操作不便。
● 抱怨 ●
进店就餐变自助 服务员不热情了
“一进门,说‘扫码点餐’的越来越多了,说‘欢迎光临’的越来越少了。”王悦阿姨春节期间赶上六十大寿,去了一家平时舍不得去的高档饭店,终于听到了服务员一声声的“欢迎光临”和主动拿来的厚厚菜单。
“其实不是说排斥扫码点餐,是感觉有了扫码点餐之后,服务员好像没那么热情了,去吃饭越来越没有被‘服务’的感觉。”王阿姨说起,有一次自己想问问一道菜辣不辣,结果餐厅的菜单上没写,服务员也看不着,“真是有点儿来气”。
前台没人招呼、全程自助服务、见不到服务员……在大众点评APP里,记者搜索发现,吐槽扫码点餐后服务质量明显下降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刚开口点一份热干面,没等我说完,收银台服务员就给我一个牌子说‘扫码点餐’。”1月29日,一位网友在春秀路的过早餐厅评价页面给出了一个差评,除了饭菜口味,“噎人”的服务也让她感到很不舒服;“现在前台都没人招呼了,来的人自己进去找位置,扫码点餐,下午人很少,也不太见得到服务员。”在永和大王广顺北店,多个网友对店内服务表示不满。
也有老年人反映,比起传统的人工点餐,扫码点餐不仅不够灵活,更缺少了人情味儿。
上周末,市民邵大姐来到位于双井附近的一家川菜馆吃饭,虽然可以人工点餐,但她还是觉得不太满意。“第一次来吃这家店,对他们家不太熟悉,想问问有什么推荐菜、怎么搭配比较好,结果小伙子说不上来,只会拿着手机记录。”邵大姐说,“过去都是边点菜边唠嗑,不知道点什么好,店员还能给推荐一下,现在这些年轻服务员差点儿意思。”
● 探因 ●
扫码节省人力成本 还能收集用户数据
在数字化经营升级浪潮下,扫码点餐在餐饮行业越来越普遍,特别是此前的疫情防控时期,无接触点餐和无接触结账减少了疫情传播的风险,也助推了扫码点餐的普及。然而,随着“乙类乙管”后生活逐步回归,商家为何还热衷于扫码点餐?
记者调查发现,提高餐厅经营效率是商家的主要考虑之一。扫码点餐的方式可以节省不少人力成本,也能简化从顾客点餐到后厨制作的中间环节。
一家粉面馆的经营者范先生告诉记者,餐厅的传统人工点餐主要分为前台点餐和服务员点餐两种。如果是前台人工点餐,在用餐高峰期就会排队,点餐压力大,顾客体验也不好;如果是服务员点餐,就要求餐厅招多名服务员,用人成本大大提高。“相比之下,扫码点餐的成本是比较低的,顾客一扫那边单子就自动打印出来了。”
记者在北新桥附近一家粤菜小馆看到,早餐时段,店内只有一位服务人员,从做饭到传菜都是一人包办。即使在中午和晚上的用餐高峰时段,也只有三位服务人员承担全部工作。店内没有收银机和电脑,消费者扫码点餐后,小票从一台小巧的机器中自动打印出来,厨师看到就可以马上备菜,然后由消费者根据系统分配的号码自行取餐。
记者在电商网站上搜索发现,一套简单的扫码点餐软件加上云打印机,售价仅两三百元。但如果店内多雇服务员,一个人的月均工资也要四五千元。
餐厅热衷于使用扫码点餐的另一个原因,是用户数据的巨大价值。许多扫码点餐小程序要求获取手机号、微信名或地理位置等,用户同意授权后才能开始点餐。消费者经常稀里糊涂地就注册成了会员,随后便会不定期地收到商家的广告精准推送。
“新技术应用不应成为限制消费者权利的工具,不应成为攫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借口,更不应成为阻碍大众消费的壁垒。”中消协此前已明确表示,老年群体对扫码背后潜在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弱,更易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甚至支付安全问题的受害者,建议相关行政部门加强引导和监管,督促餐饮企业守法经营、加强自律。
● 建议 ●
普及扫码点餐别丢了老顾客少了人情味
“芙蓉鸡片、赛螃蟹、烩乌鱼蛋汤这几个基本是每次都点的,再看看最近有什么新菜。”周六中午,和老姐妹一起在王府井萃华楼聚餐的王阿姨翻看着菜单,服务员在一旁推荐起来:“酥皮杭茄子点的人多,香椿汁口蘑也不错,挺清口。”店长贾德秋告诉记者,老店重张两年来,总能在店里碰到不少熟面孔,一来二去也慢慢成了朋友,只要来吃饭总得聊几句。
采访中,很多老年人告诉记者,外出就餐时更倾向于老字号和社区店,除了习惯于人工点餐的方式,也是被餐厅的人情味所吸引。
“现在出去吃饭,我爸经常说‘你们点吧’,能感觉到老人家心里挺失落的,好像自己跟不上时代了似的。”家住东城的田先生感慨,以前一家人“下馆子”,一人一本儿菜单,点菜时特别热闹。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分析认为,前几年疫情影响加速了自助点餐方式的普及,扫码点餐未来一定是越来越普遍的趋势,但对于需要协助和照料的顾客,餐厅也应及时给予关注和帮助。“有些老年人眼神不好或者不适应新科技,使用智能手机扫码点餐有困难。还有些老年人的居家生活比较孤独,出门买菜、吃饭就是一个跟别人说说话的机会。”商业除了智能还应该有温度,这两者必须做好平衡。“有的消费者不愿意被打扰,这种智能点餐方式就非常高效。有的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可能就是想找人聊那么一会儿,他们很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和被尊重的感觉,餐厅也应当在这方面做好有人情味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