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今年公布:如何实施?对谁影响大?
近几日,有机构研报称“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实施,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延迟退休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冲上热搜。
众所周知,延迟退休是大趋势。早在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021年,人社部发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由此可见,延迟退休方案大局已定,肯定会择机实施的。
为何延迟?老龄化、人口负增长形势严峻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2021年3月12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是1951年确定的,历经70年,国家一直未作调整。与新中国刚成立时相比,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退休制度已经与整个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据分析,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国家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最需要加以解决和缓解的棘手问题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口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口比重达到13.5%。
“更为关键的是,从2023年开始我国将迎来退休高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日旭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抚养比”进一步压缩,参保缴费压力和养老金发放压力进一步增大。
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带来对劳动力减少等方面的挑战必须主动、积极应对。
据最新官方数据,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85万,系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年轻人结婚意愿降低,生育率持续走低。
怎么延迟?人社部专家详细解读16字原则
根据2021年官方通知,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实施延迟退休,彼时新华社专访了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具体分析了这些原则分别指的是什么、接下来到底怎么改等。
金维刚表示,小步调整简单理解就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也就是说,政策实施后,退休年龄线会往后慢慢推。比如说,原本满50岁退休的女性,政策实施后,第一年,变成50岁1个月或几个月退休。不同年龄段的人,退休年龄不同。以此类推,经过若干年过渡期完成改革。可以确定的是,改革前期,临近退休的人,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出现一下子晚退休几年的情况。对年轻人来说,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会大一些,但未来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客观地讲,不论是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看,还是从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的诉求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希望早退休。延迟退休改革,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多元化需求。
延迟退休不是“齐步走”,而是要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分类推进。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的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对于现有不同职业、地区、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改革后也会保持政策延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延迟退休不能“单兵突进”。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一方面,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比如如何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如何更大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帮助其再就业?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还有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等等。只有统筹兼顾,配套措施到位,才能确保延迟退休改革平稳落地、顺利实施。
延迟退休对什么群体影响大?养老金吃亏吗?
延迟退休会使养老保险交的更多、时间更长,但领取的时间变短,是不是相当于少拿钱、吃了亏?
北京日报曾采访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她说到养老金长缴多得、晚退多得,延迟退休后养老金不吃亏,每月拿的养老金肯定增加。个人因持续工作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会记入其个人账户,即便不幸较早去世,个人账户余额也是可以继承的,从经济利益上算不受损。
延迟退休意味着工作人数增加,腾出的岗位减少,再叠加“35岁+”职场困境,会不会令今后找工作更难?
对此,人社部劳科院副院长莫荣表示,延迟退休对就业冲击有限可控,对年轻人“挤压”不大。但短期内,大龄劳动者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需要对临近退休的大龄劳动者,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推出更多帮扶措施。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建议,加强对大龄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及对年龄歧视的监管力度,建立录用大龄员工的激励机制。
同时有媒体也有更深次的看法,公号冰川思想库研究员称,延迟退休对当前中年人和年轻人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注定是“65岁男女同龄退休”的第一批实践者。在延迟退休这个问题上,尽管“代际”“性别”“地域”,尤其是“编制”这些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公,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养老金正面临着见底的危机。延迟退休是一个难以逆转的大趋势,但为了减轻民怨,为了社会公平,一些配套的措施也应该跟上,要能“全民共担”,国家应该正视“年轻人工资不如退休金高”、“养老金双轨制”等呼声。
来源于网络
延迟退休国家越来越多 各国退休年龄大盘点
2021年2月,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从国际上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游钧表示,目前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具体改革方案,方案既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更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承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只有立足国情的方案,才是最佳方案。
近年来,面对社会老龄化加深、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的严峻现实,世界多国相继提出包括延迟退休在内的退休制度改革。2023年伊始,法国政府即公布了退休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建议到2030年时,将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2岁提高至64岁。
目前,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如文中配图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丹麦、希腊、冰岛、以色列和意大利等国家,男女退休年龄已达到67岁。近日公布退休制度改革方案的法国,男女退休年龄在欧洲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
(资料来源于新华社、人社部、中国经济时报、北京日报、财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