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防空司令表示:气球事件教训深刻,必须解决领域认知的差距
国土防空作战中,低小慢目标往往是难以发现和难以处置的。1987年,19岁的联邦德国青年马蒂斯·鲁斯特驾驶轻型单引擎运动飞机,穿过全球警戒防卫最严密的城市莫斯科降落在市中心的红场上,一大批苏军高官被追责。
前不久,朝鲜无人机让韩国乱做一团,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特点。这次中国的科研气球漂洋过海到了美国,它不是什么低小慢目标,而是一个大型高空低速目标,按理说是最容易发现的那一种。
北美防空司令部竟然没有及时发现,实在是匪夷所思。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主要工作是探测和拦截来自苏联或者俄罗斯的威胁。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美国主要是担心苏联用各类轰炸机穿过北冰洋,再越过加拿大上空,向美国本土投掷核武器。
苏联科学家科罗廖夫主持研制了R7洲际弹道导弹之后,美国人就把担心的对象转向了弹道导弹。因此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全称也改成了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
为了达成监视和拦截的目的,美国部署了强大的预警体系,包括卫星、预警机和地面雷达。
美军宣称这个预警系统的能力极其强大,连飞鸟都不会放过,从没有人怀疑过这个预警体系的能力。然而这次流浪气球事件,让人大吃一惊。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万赫克上将公开表示:没有监测到这个气球,这是他们必须解决的领域认知差距。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气球不是隐身目标,气球下面挂载的结构框架和搭载的太阳电池科研仪器,也完全没有采用隐身设计,是雷达波的强反射体。这么大的目标,在普通的民航管制雷达上都应该能够看见。
美国海军刚刚大费周折,把这个被击落的气球从大西洋里捞了起来,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这真的就是个普通的高空探测气球,技术如此先进的美国预警雷达,怎么会没有看见呢?
不但如此,拜登政府事后追溯,在特朗普政府期间就发生了至少三次气球过境事件,北美防空司令部同样没有作出及时的预警和拦截。
如果说北美防空司令部及时发现了这些气球,做出了准确判断,认定它们不会对美国形成威胁,因此不予拦截,这倒还说得过去。而没有发现,那就意味着出了大问题。这说明美国军方在国土防空体系上存在重大缺陷。没想到是在2023年的一只来自中国的流浪气球,戳破了“皇帝的新装”。
为了挽回一点面子,美国大动干戈,军方动用最先进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击落了这只气球,之后出动大批海上力量搜索打捞气球残骸,还广泛公布现场照片。可能美军想用这种方式来向全世界表明,他们可以迅速调集强大兵力,精心筹划组织执行高难度任务。
但我们更想知道,美军把这些民用气球的残骸摆到新闻发布会上,向国会、向政府、向公众邀功请赏的时候,美国民众是一种怎样的心态。一只民用科研气球而已,没有任何的军事机密。美国这么做光彩吗?只能让全世界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