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痛别!山师音乐学院院长李海鸥因病去世

3月2日,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李海鸥教授,因病在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2日17:26在济南去世,享年52岁。

李海鸥同志生于1970年10月25日,1989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1993年毕业留校任教,2003年担任音乐学院副院长,2006年担任音乐学院院长。系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音乐与舞蹈专业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山东民歌传承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齐鲁最美教师。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网站介绍,李海鸥1989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1993年本科毕业,声乐学习师从徐青茹教授;1995年—1997年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进修班深造,师从金铁霖教授;1997年成为山东省拥有音乐学硕士学位点后培养的第一位声乐方向硕士研究生,师从徐青茹教授;2012年考入山东大学文艺学博士,师从谭好哲教授。曾获全国第五届“群星奖”演唱金奖、山东省第六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民族唱法专业组一等奖、华东六省一市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金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等奖项。

2022年7月,山东师范大学官方公众号曾以《音乐点亮艺术人生,生命深耕教育热土》为题,介绍李海鸥。

文中称,在潜心从教的29年中,李海鸥始终坚定铸魂育人的师者信念,坚守深耕不辍的学术热忱,敦品修身、立德树人、无私奉献,用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一首首动人心弦的歌曲浸润着音苑学子的心田,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创作了一大批艺术作品,产出了一大批学术成果,用热情、执着、信念与奋斗刻画了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最美模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德行的无上赞美,而李海鸥却用生命书写了它的真谛。她的学生无一不被她以明烛一般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奉献精神所折服和感动。近30年来,她教育培养了千余名学生,遍布省内外知名高校、歌舞剧院、文化单位、基层教育单位、社会公益单位等行业领域,其中近百名学生在“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奖”“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全国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比赛”等知名赛事中屡获大奖,为我国音乐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为师”,李海鸥只想成为一名践行“以学生为本,育桃李芬芳”的合格园丁,可她为学校、为教育做的贡献早已不止如此。她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获评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十八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等称号;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位)、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第一位)、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一位)、山东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教学与科研紧密相连,作为高校教师,没有教学的科研不可取,没有科研的教学同样不可行。李海鸥曾说她是山东省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声乐硕士研究生,从她自身的成长过程,她深知学科层次的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她下决心带领团队,围绕教学中心地位,促进科研的全面发展。音乐为术科,艺术实践性强,音乐教育是音乐与教育的综合体,教育教学性强。李海鸥作为音乐与舞蹈学科带头人,她对自己的学术研究从没有放松要求,总是立足专业技能基础,将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专业比赛大奖20余项,在CSSCI等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编参编多部教材。她带领团队产出了一大批教研高质量成果的同时,音乐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第一)、山东省首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山东省首批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类学科(山东第一)。

李海鸥积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公益演出活动,为“献礼新中国60华诞”组织并主演中国红色歌剧《党的女儿》,带领师生在山东巡演20余场,获得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发掘创编原创歌剧《流亡曲》,填补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中歌剧起源的空白;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省会大剧院举办“传承经典、咏诵祖国——山东民歌专场音乐会”,被业内专家乔建中先生评说“这是继1987年以来山东民歌的又一次全新展示,具有历史性意义”。作为山东民歌传承人,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大会》,演唱《赶集》《谁不说俺家乡好》等山东民歌,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等重大演出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李海鸥带领学院师生积极参加扶贫与公益事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与山东省慈善总会联合成立了“快乐童年合唱团支教志愿者队”;2018年山东省美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落地音乐学院;2014—2022年完成省非遗项目——80首山东民歌复原制作;2018年指导创业项目“喵吉卡”获山东省“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建成山东师范大学创业项目实践基地,为100余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培养学员500余人,策划艺术活动近百场,成为大创项目实体落地的典范。2021年获批“济南市2021年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音乐与舞蹈文化产业研究院”项目,为区域文化“两创”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1年7月26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一条重要消息轰动了全国音乐与舞蹈学界。这一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增列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单位名单,山东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位列其中,实现了山东省此学科建设零的突破,成为全国大学中拥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第14所学校。这一天,有一个先后承受21次化疗、51次放疗的人,听闻讯息,百感交集,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她就是李海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几个月后,在山东师范大学2021年度表彰大会上,李海鸥接过校领导颁发的特别贡献奖,怀着满腔热忱现场清唱了由著名诗人艾青作词、陆在易作曲的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山师母校的敬爱、对学界同仁和全校师生的感恩之情。

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在教书育人这样一个伟大事业的征途上,李海鸥虽只是千万园丁中的一个,但她尽自己所能,用音乐点亮艺术人生,用生命深耕教育热土,以平凡的身躯铸就了新一代最美教师的光辉形象。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海鸥个人简介

李海鸥,女,汉族,1970年10月25日出生于山东淄博,女高音歌唱家、教育家。现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音乐与舞蹈学硕士一级学科带头人。山东民歌传承与保护专家。山东省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声乐硕士研究生。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参加工作。

社会兼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声乐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理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

荣誉称号: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十八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东岳学者”等荣誉称号。

学习经历:1989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1993年本科毕业,声乐学习师从徐青茹教授;1995年—1997年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进修班深造,师从金铁霖教授;1997年成为山东省拥有音乐学硕士学位点后培养的第一位声乐方向硕士研究生,师从徐青茹教授;2012年考入山东大学文艺学博士,师从谭好哲教授。

主要获奖情况:

演唱获奖:曾获全国第五届“群星奖”演唱金奖、山东省第六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民族唱法专业组一等奖、华东六省一市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金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等奖项。

教学方面:曾获山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位)、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第一位)、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一位)、山东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教学与科研:承担研究生与本科生《声乐》、《艺术实践》、《音乐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中国音乐》(CSSCI)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3项、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山东民歌》项目负责人。

重大演出活动:始终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理念,先后参加大量的公益演出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多年来参加国家汉办组织的“孔子学院春晚”各国巡演等重大演出几十场。2010-2011年,组织排演并参与演出了红色经典歌剧《党的女儿》,先后在山东等地市巡演20余场,观众达2万余人,在齐鲁大地引起强烈反响,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贡献。2016年,代表山东民歌传承人参加了央视的《中国民歌大会》,演唱《赶集》《谁不说俺家乡好》《沂蒙山小调》等山东民歌,得到一致好评。2018年参加央视春晚泰山分会场的节目录制,演唱山东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上一篇:“生活了50多年,从未见过这场景……”温州永嘉两只猎犬围攻撕咬雄鹿!长角雄鹿从哪里来的?偷猎者又是谁? 下一篇:珠海市一局长,因病离世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