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醒了俄,证明中国付出的值得,俄应该要明白自立当自强
随着俄军在乌克兰战场的不断恶化,可派上用场的武器已经消耗殆尽,因此他们不得不将一批老款的古董级坦克投入战斗。其中包括曾经闻名的T-62中型坦克。尽管他们依然存有大量T-62,但翻新和改造它们也并非不可能。
然而很多军事专家也都注意到了,这批T-62都装备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水平的老款热像仪,与乌克兰陆军新拿到的豹2坦克则装备了先进的“阿提卡”热像仪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且不说这40年前的老古董能否适应现在战争的轻度,但可以想象一旦这两者对峙,T-62就会面临很大的不利,甚至是被绝对碾压。
苏联T-62主战坦克
热像仪已成为当今陆地作战不可或缺的装备,它已超越了夜视器材的范畴,拥有昼夜通用的功能。夜视设备有两种,其中第一种是主动红外夜视器,它使用一个发射出的肉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大灯,有助于车组成员通过车内显示器仔细观看反射红外波形成的图像。
许多库存中的俄罗斯T-62M坦克仍然保留了红外大灯,但由于大多数已经损坏,俄军也没有修理的打算。主动红外夜视仪的致命缺陷在于,一旦大灯开启,就会在黑暗森林中闪耀出明显的信号,对方便可以利用热像仪发现。
另一种是微光夜视仪能应用电场加速技术,收集微弱的自然光使之变得清晰,但由于缺乏测距能力,现代装甲车辆会配备热像仪共用。热像仪可以从几乎温度无差别的背景中立即判断出车辆、人员、军营或其它任何物体存在,而结合微光夜视仪可大大改善识别伪装和精确瞄准的问题。
拥有热像仪对于坦克作战能力至关重要,而且它不仅可以在夜里使用,也可以在明天。如果敌人利用伪装网、沙土墙等方法把自己隐藏起来,如果只是用高倍率望远镜那依旧不容易捕捉目标,不过只要将光电通道切换到热成像模式就能有效地辨识出伪装,因为不管什么情况,只要坦克开着发动机,就会形成比环境温度更高的热源信号。
苏联早早地就认识到了热像仪的优异性,并迅速开始投入研发。热像仪主要分为两大类:制冷型和非制冷型。前者需要采用低温设备对敏感器阵列进行降温,其成像质量相较较清晰,但机构复杂、耗电较大;而非制冷型虽然不需降温,结构较简单、耗电量较低,但所到之处的图像较模糊。
据媒体所报道,俄罗斯军方最近重新启用的1PN96MT-02属于后者。但作为一辆坦克,其实空间条件和供电能力都已足够,也可以采用制冷型热像仪,唯一的问题是:当时苏联的产业水准较低,难以生产出适用于坦克的制冷型热像仪。
热像仪视角
直到苏联解体热像仪技术都没有彻底攻克,假如苏联没有解体或许热像仪问题可能就能被解决。不出所料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军工生产体系也处于崩溃的边缘,负责火控系统研究的单位而后也迁至白俄罗斯。即便是白俄罗斯愿意大量出口坦克火控系统,但是俄罗斯没有财力投资去白俄罗斯军工企业。
俄罗斯采用的做法就是从西方购买凯瑟琳热像仪,从T-72到T-90型号的各种改进版本均是如此。这已变得不再是秘密,俄罗斯不论是在本国陆军内供应还是面向国际市场,都始终妥善处理热像仪问题,而泰雷斯公司从中也获得了利润,大家彼此共谋双赢。
乌克兰危机的发生改变了法国的政治立场,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法国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对俄罗斯的禁运,随后泰雷斯便不得再向俄出口热像仪,但政府对走私或灰色贸易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随着乌俄冲突的爆发,“走私”这条路也被切断。今天,俄罗斯的军工企业面临的,是要用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旧热像仪去配备新生产或翻新的坦克,这种解决办法根本谈不上好用。
T-90主战坦克
跟解放军相比,热像仪的发展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在珠海航展和国防电子展上,中国已经有多家企业已经具备自主生产热像仪能力,而且掌握了热像仪核心敏感器组件关键技术。现今解放军使用的99式、99A式和VT4等主战坦克热像仪都是国内生产的,这使得解放军无需担心装备水平以及出口坦克时遭遇西方拒绝进口热像仪的问题。
历史经验明示,西方势力会尽量利用任何可能的手段阻碍在敏感的高技术领域中其他竞争者的发展,即使仅仅是微小的一部分。俄罗斯如今处境证实了这一点,而解放军坚定不移地选择国产武器装备,则是对这一点具备远见而正确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