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中小学实行“教师退出机制”?铁饭碗不铁是多虑了
文|和光
宁波要砸了教师的铁饭碗?此前宁波市教育局发布的一则公告,持续引发舆论热议。
《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示,拟对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胜任(坚持)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予以退出。
可能很多人一看到“退出”二字就开始惊讶了,教师以后不是铁饭碗了?
认真看了这个文件就知道,这确实是有点多虑了。其实“教师退出机制”也并非宁波首创,宁夏从2011年就建立了教师退出机制,是全国首创。2011年到2013年,三年时间共有6155名教师退出教学岗位,腾出的编制全部用于补充青年教师。不过这个政策在2013年之后就取消了,不再执行。
除了宁波以外,贵州贵安、山东平阴,广西百色平果、山东潍坊、安徽合肥、安徽蚌埠、四川成都等多地都推行教师退出机制,仔细翻看这些地方的实施办法就会发现,所谓的“教师退出机制”,远不是舆论想象的大规模清退教师群体,而是根据学校管理和考核要求,清除一些履职不合格的教职工。比如,要求一些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能力不足的老师待岗培训,考察合格才能重新弄上岗;解聘一些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甚至吃“吃空饷”的老师,让他们退出教师队伍。
按照宁夏的经验,就是腾出编制吸纳新人。教师编制珍贵且有限,及时把这些不合格的老师清除出去,吸收进新鲜的血液,也是一种人力资源优化。
也就是说,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看着唬人,但其实就是一些最基本的行业规范,真正会被清退的只是极个别不负责、能力不够的老师,目前大多数老师们手里端着的饭碗还是稳稳的。
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行业规范,却能引起舆论震动和想象,隐藏着的是人们对教师岗位前景并不看好的群体情绪。很多人觉得,随着出生率越来越低,未来将有大批教师会面临失业的风险。支撑这种悲观情绪的是一组对比鲜明的数据。
从2018年开始,我国出生率呈现逐年下降态势。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出生人口是95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过去2年间,总和生育率下降0.2以上,有专家认为,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极低生育率时代”。
与冰冷的生育率相对的,是火热的教资热、考编热。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1年的1144.2万人次,在10年间翻了66倍。2022年报考人数比同年高考人数还多,一度导致报考网站瘫痪。
当然也有人说了,报了不等于能考上,拿到资格证距离真能考上编制也很遥远,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10年来,我国专任教师的总量增幅达到26%。去年7月份,还有人注意到新华社发布的一条新闻,这条新闻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省市县三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如期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
把这些数据和信息综合在一起,人们的疑虑越来越深:新生儿越来越少,专任教师却越来越多,几年之后多余的老师将何去何从?
越来越低的生育率,无疑会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造成极大的冲击。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学校和老师,面临没有孩子可教的尴尬局面,这一点在邻国韩国似乎已经得到印证。今年2月,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由于生育率下降,学龄人口减少,韩国今年约有147所小学没有招到一年级新生,有140所小学只招收到一名一年级学生。
没有了学生,老师该去哪里?这似乎也是未来我们将要回答的问题。但目前的“教师退出机制”并不是用来解答这个问题的。现在尚在教师队伍当中的老师们,还不用太担心饭碗不铁,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对于教师的需求也会减弱,未来年轻人还想端起这份铁饭碗恐怕会越来越难了。“教师退出机制”或许是一个契机,保持教师队伍的合理换血,把一些不称职不合格、人浮于事的老师趁早“卷”下来,也符合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