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和魏国差不多同时改革,为什么鲁国没有强大起来?
鲁哀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鲁悼公即位。从父子俩的谥号“哀悼”来看,就可以知道,鲁悼公在位期间也是比较悲哀的。
鲁哀公战败之后,鲁国的朝政基本都被三桓所把持。就连鲁悼公也是三桓推出来的代言人而已,等于是个傀儡。
鲁悼公在位总共有三十七年。期间,韩赵魏三家灭了智伯,三家分晋的局面已经形成,历史的车轮开始要滚入战国时代。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鲁悼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鲁元公即位。鲁元公在位二十一年,毫无建树。但是,他却生了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鲁穆公。
鲁穆公是个礼贤下士的国君,招纳了不少贤才。他曾经亲自去拜访过孔子的后代子思,还允许墨子在鲁国开馆收徒。
在国政上,鲁穆公重用儒家博士公仪休,大力推行改革。公仪休是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对什么事情都很认真。再加上鲁穆公的支持,他在鲁国推行改革的阻力要比孔子小得多。
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三桓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这就给了鲁穆公改革的机会。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这一场改革中,鲁穆公成功地将三桓的权力收回,彻底摆脱了三桓把持朝政的局面,使得鲁国公室的权威得以重新确立。
然而鲁穆公的改革,却没能让鲁国真正变得强大起来。
在鲁穆公改革期间,周天子正式册封韩赵魏为诸侯,战国时代正式开启。
此时,魏文侯也在魏国进行了变法图强的改革。
同样是改革,魏文侯的改革,使得魏国成为了战国初期最为强大的国家,使其挤入了战国七雄之列。
而鲁穆公的改革,最终也仅仅收回了三桓的权力,稳定了鲁国的政治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改革方向和内容上的区别。
魏国
魏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充满朝气和活力。改革的目的是要让魏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魏文侯的改革以法为主,主持改革的李悝被称为法家鼻祖。相对而言,法会更加地严格、更有约束力,可以将整个国家的力量更好地整合起来。
而且魏国是新兴的封建地主制的国家,在那个年代,地主制的经营模式要优越于奴隶制的井田制。
再加上吴起训练的魏武卒,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军队。这一切造就了魏国的强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鲁国
经过了三桓和公室上百年的内斗,鲁国早就已经从西周时期的强国,变成了战国初期的弱国,整个国家更显得暮气沉沉。
公仪休是儒家博士,他的改革也是以礼为主。与法相比,礼的倡导性内容居多、惩罚措施较少,约束力较弱。这就意味着,鲁国更适合做道德模范,而不适合与他国争锋。
另外,鲁国虽然是诸侯国里最早施行税收政策的国家。但是,他并没有借着这个机会对自己国家的经济进行全面、彻底地改革,把自己的国家完全变成封建地主制国家。这就使得鲁国的经济停滞不前,难以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鲁穆公之后,鲁国又传了六代人,最终传到了鲁顷公手上。
鲁顷公上位的时候,各诸侯国都已经纷纷称王了。
鲁顷公二年,秦将白起在占领了楚国西部的大片土地之后,攻克了楚国的都城郢,迫使楚王将首都向东北迁徙,迁到了陈。也就是说,楚国的政治中心,是从长江流域跨过淮河,迁到了华北平原,靠近了中原的各个诸侯国。
楚国迁都于此,其中一个目的是要加强和中原各国的联系,从而合纵攻秦。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补充他们的实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因为大片国土被秦国占领,所以楚国需要开辟新的领土,这样才能维持他们大国的地位。他们把目标对准了中原的那些小国家。这些国家实力弱小,但是却是中原富庶之地,正好可以为楚国提供补给。而鲁国正是他们的目标之一。
鲁顷公十九年,楚国正式开启对鲁国的战争,占领了鲁国的徐州。
五年后,楚考烈王攻破鲁国首都,鲁国正式宣告灭亡。这一年,是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51年。这一年,从东周分裂出来的西周被秦国所灭,周王朝的宗祀断了一支。这一年,距离秦始皇统一天下,还有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