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岛屿众多,土地富饶,但粮食生产严重不足,原因是什么?
一、雅典手工业的繁荣
在雅典城邦中,大多数行业对于外邦人来说都是开放的,也有一些行业对于外邦人来说是毫无机会的。
外邦人不能在雅典拥有土地,因此,他们也不能在土地上开挖,正如色诺芬曾为了缓解城邦危机,提议雅典人的将劳里昂银矿承包给外邦人,借用他们的大胆和主动能力来开采银矿,但该建议并未得到雅典公民的同意。尽管外邦人未能在雅典开采矿产,但是他们可以购买大量奴隶租给矿主,从而获得利润,如色雷斯人所西阿斯就在劳里昂银矿采用了一千多个奴隶来开采银矿。
编辑
搜图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在有关建筑行业上,外邦人的数量也要远超公民,伯里克利时代,伴随着雅典经济发展,雅典的建筑行业迅速崛起。比雷埃夫斯港港口建设,帕台农神庙的修建,以及连接雅典到比雷埃夫斯港的城墙都是在这一时期建造。
公元前408年,在厄瑞武翁神庙的修建中共有107个人参与,其中24个是公民,奴隶约是20个,剩下的全部是外邦人,约占总人数的一半。也就是说,外邦人主要承担了神庙的修建。在神庙工作的人数有36个公民,39个是外邦人和2个奴隶,另外57人身份不清楚,但应该是临时工。
在工作中己有明确的分工,公民主要负责日常的管理以及祭祀等重要的工作,外邦人则更多的去从事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包括雕刻(石刻和的木刻为主)、锯木、给神像上镀金、完善顶层及神庙四周的纹饰等工作。外邦人在神庙中从事的多为基本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公元前五世纪后期,在神庙工作的人的工资可以抵得上雅典一个家庭的日常开销。
在雅典建筑行业中,外邦人充斥着与此相关的手工行业,包括建筑垃圾清理、泥瓦匠的工作、石膏工艺等,以及木材贸易、木料建筑和粗木工工艺、以及金属加工等辅助行。他们也作为技术性的工人、工头、建筑承包商、甚至是材料供应商等。如木匠曼尼斯金匠西绪福斯,油漆匠迪奥尼所多罗斯。他们都是作为单独的工人,工作在一些建筑单位中,从而获得工资。
编辑
搜图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一些工头包括阿美尼亚德斯和西米阿斯等,前者的奴隶和三个劳工一起工作,后者的奴隶和一个外邦人埃克斯佩瑟斯及其两个奴隶。在现存承包建筑商和供应材料的名单上,承包商的比例中,公民比例仅仅占到三分之一,供应商的名单上,公民更少,巧个承包商中外邦人或者外国人占到13个,而在这种方式分配的工作金额中,他们份额是79%。
由此可见,外邦人在雅典建筑行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在公元前五世纪后期,普通熟练工人的工资大约在一天一德拉克马,在公元前377年大约是2.5德拉克马,在公元前5世纪在神庙工作人的工资可以抵得上雅典一个家庭的日常花费,一个家庭一年的衣食住行差不多接近280德拉克马,一个熟练工人在一天一个德拉克马的情况下,接近300德拉克马。
也就是说,在雅典的外邦人是可以满足自己在雅典立足的需要。而在雅典的承包商中,一个承包商投标采挖、运输和铺设石块的工作,他索价超过800德拉克马。这些外邦人雅典的建筑行业中往往都可以获得巨大利润,他们之后不断渗透在雅典公民中,从而成为雅典的公民。
因此,外邦人在雅典的手工业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关系到雅典存亡的粮食产业,还是支撑雅典繁荣的工商业,以及在比雷埃夫斯港中为生存而从事海港贸易,都少不了外邦人的身影,他们贯穿于雅典的各个行业中,从事着雅典公民眼中卑微、低贱的工作。
尽管他们很少能够像帕西昂一样,从奴隶转变被释奴,再到雅典钱铺业巨头。但是他们多数是在码头上、大街上、在市场、在路边或摊上、繁华的集市中名单,从事零售贸易。他们经常出售自己生产的货物,他们迂回在城邦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能够准确无误地判断出市场的变化,随时准备着市场需求。所以,一些嗅觉敏锐的外邦人,能够迅速占领雅典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求得在雅典的生存。
编辑
搜图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二、外邦人与雅典谷物贸易的繁荣
众所周知,雅典岛屿众多,且多为山地和丘陵,土地贫瘩,降雨量小,并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导致雅典粮食生产严重不足,粮食供应成为古典雅典执政者和民众所关注的头等大事。甚至在梭伦改革中,就曾提到鼓励粮食进口,禁止粮食出口。
即便是到了希波战争之后,雅典成为希腊城邦中最繁荣的城邦,粮食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国际地位下降,财政收入减少,粮食问题也更加严重,并数次导致城邦危机。执政者以及雅典公民都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解决该问题,但成效并不大。敌对城邦通过破坏雅典粮食的供给线,以达到遏制雅典的目的。
自希波战争之后,雅典城邦的规模不断扩大。神庙的建设,以及雅典通往比雷埃夫斯港的城墙等公共建筑的修建,使得外来人口迅速增加。雅典对粮食的需求也在急速的增长,而本土生产的粮食供给原本就难以满足城邦内居民的需求,更不用说还有外邦人。
而公元前4世纪大部分的时间里,雅典城邦人口总数大约在25万到30万之间浮动,男性公民约在2.5-3万人,外邦人约在2-3万人,奴隶约在10万人。根据英国学者A.H.M.琼斯根据公元前329年的铭文推算,阿提卡小麦总产量的大学约为2.85万麦斗,约相当于居民所需的1/30。尽管雅典的人口不断变化,对粮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但粮食始终不能满足。
加恩西认为,根据其实际统计信息表明,阿提卡本土以及周边附属的地区所产的粮食数量相当有限,大约每年生产34万麦地姆诺斯大麦和2.7万麦地姆诺斯的小麦,但这些粮食仅供5.3万到5.8万人每年分大约175千克粮食。阿提卡的粮食只能养活约雅典一半的人口。德·圣·克鲁瓦认为,最多可以满足20%?30%的居民,约5万-到7.5万雅典人。
编辑
搜图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即便是对雅典粮食产量持乐观态度的奥斯邦,也不得不承认雅典生存的粮食难以满足居民生存的需要。更不用说在战争年代,雅典更是需要从外部进口大量的粮食来保持雅典人口的需求。因此,为保证城邦粮食的供给,城邦不断的改造粮食的生产技术,但限于客观自然条件,粮食产量很难得到提高。这就促使雅典需要一批商人来从事进口粮食,保证城邦人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而外邦人若想在雅典立足,他们则必须从事雅典稀少的行业。粮食的缺口恰恰给予外邦人立足雅典的机会,外邦人的足迹遍及西西里、埃及,甚至到黑海,这些地方多生产粮食,加上他们与当地的友好关系,他们可以轻易地从海外获得粮食,为此,城邦需要外邦人帮助他们运送粮食,以帮助雅典解决城邦的粮食危机,进一步维护城邦稳定。
同时,伴随着雅典海上贸易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多。雅典本土生产的粮食并不能满足城邦,促使雅典对进口粮食的依赖程度也在迅速加深。
正是基于雅典对进口粮食的需求巨大,城邦也格外地强调进口粮食的重要性,他们限制谷物出口,但鼓励雅典粮食进口。雅典利用自身优越条件和优惠政策吸引外邦人将粮食运往雅典。其优势在于雅典人口众多,在公元前4世纪雅典人口约为20万-30万,能够保证粮食的消费量。
其次雅典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基础设施,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修建了比雷埃夫斯港,以此吸引了大批的商船。雅典周边的城邦,如米利都以及黑海附近的国家纷纷把本国特产,如粮食、咸鱼等运送到雅典。同时,比雷埃夫斯港作为中转站,将雅典的产品,如银、陶器、橄榄油、葡萄酒等,由这些国家远销海外。
编辑
搜图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结语
从而使雅典与埃及、意大利、阿拉伯等国家建立起直接或者间接的海上贸易关系。再者,在城邦混战或者海盗猖撅时,雅典利用强大的海军来为外邦人运输粮食的船只护航。如前文所述,雅典公民无论是对政治和农业的热情要远高于对商业的兴致,因此在粮食的进口上,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邦人对粮食进口。最后雅典也采取诸多措施吸引外邦人或者生产粮食的统治者,如将公民权授予那些对城邦做出贡献的外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