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中华儿女心中占据了无法比拟的地位。马列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我们所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故而信仰归信仰,纵然中华儿女对龙给予了浓厚的精神寄托,但感情用事终究取代不了事实的“客观存在”:站在现代科学体系的角度,龙的真实存在性是站不住脚的。
按照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若要证明一个物种真实存在于地球,核心关键得有数量众多的相关证据做支撑。对于活生生存在于地球之上的生物,就必须能找到固定的种群分布,零星发现不能说明问题;对于已经灭绝成为历史的生物,要能发掘出数量庞大的“化石”作为依据。总的来说,既然在地球上到此一游,必须留下些痕迹,而且,固态的证据不可或缺。
很遗憾,尽管古书上对龙的记载卷帙浩繁,集鹿角、兽足、鹰爪、蛇身于一体的龙的“一本多态”形象深入人心,但因为没有留下任何价值高的固态证据,故而现今主流观点认为:龙是古人臆想出来的神话动物。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龙本体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的证物,但有关龙纹的陶器、石堆、土塑却屡见不鲜,而且大部分都发掘于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如1995年,在辽宁阜新查海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石堆巨龙,长达19.7米;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第45号大墓发现了距今6400多年前的蚌壳摆塑龙虎图案。在墓室中央男性墓主的两侧,分别用蚌壳精心摆出了一龙一虎;而在同一水平线南北间隔20米左右,还发现了两组蚌壳塑龙。
除了这些石头、蚌壳堆砌而成的石龙,陶瓷器皿上的龙就更多了,如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多年前的环形“玉龙”。发掘简报中对玉龙的描述为:吻部突出,阴线刻出嘴、鼻、眼。头部阴刻几条线呈皱纹和龙须,头雕两角。龙身脊背阴刻规整的弧线,表现龙为圆体,连着弧线阴刻17条斜线,表示为鳞片……
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地表以下50-60厘米处,发现了一件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的“龙”形玉饰。这条“龙”由墨绿色玉雕琢而成,高26厘米,全身细长,呈现弯曲的C形。头顶长着一簇很长的“头发”,一直拖到了背部,并且“头发”的尾部呈现出了倒勾状。
现在问题来了,一方面是没有任何“化石”作为依据,而另一方面则是5000年前的龙形文物大量出土,假如你是专注于龙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对于龙到底存不存在于世间,该做如何判断?
部分专家还是选择站在科学的视角,对龙予以坚决的否定。
那大量存在于5000年前的文物上的龙纹,又该做如何解释呢?别说,这些专家脑洞大开,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丰富知识,还真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这些龙纹文物上的龙头,实际上是“猪首”,也即这些龙形文物,蛇一样细长的身躯,个个如同猪八戒一样顶着一个大猪头。
说好的蛇为主体演化而来的龙,怎么瞬间秒变成蛇身配大猪头了?专家这脑洞,我就呵呵一笑置之,但专家接下来给出的理由,不服不行!
据《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器用途研究》一文认为: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龙”形玉饰,其首部原型应为猪首。理由是现今我们熟悉的龙的形象是在宋代以后才确认下来的,宋代以前的龙的形象变幻莫测,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就给龙的猪首提供了可能性。
另外,对比红山“龙”形玉饰与猪的面部特征,发现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首部较大,以一对竖立肥大的双耳作为首部的轮廓线,吻部平齐,鼻梁上带有明显的皱纹。“大头”,“肥大的双耳”,不正是指的就是“大猪头”吗?其次“吻部平齐”、“鼻梁上皱纹明显”,也符合猪的面部特征。如此看来,龙看似复杂的脑袋,实则是以“大猪头”为原型,是有一定道理的。
仅从“形似”角度对比就认定龙头实为“大猪头”有失偏颇,为此学者还进一步深入到了“神似”层面。
《管子·水地》有云:“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淮南子·地形训》中再次下结论:“云母来水,土龙致雨”。均在说明一点:龙与水关系密切,而且传言中的龙能腾云驾雾,四海龙王掌管人间降雨职责,可知龙简直就是雨水的代言之物,为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更是露骨下结论:“龙,水物也”,直言龙就是水的化身。
既然龙能降雨水,那猪也有这能耐?别说,学者还真找到了理由,再次让人不服不行。
首先,猪被先民认为是水神或者云雨之神。《易经·说卦》有云:“坎为豖。”豖自不必说,指的就是猪,那何为坎呢?就是水;《礼记·月令》中再次申明:“彘,水畜也”,进一步将猪划归为水一类的生物。
其次,民间信仰中猪能兆雨。《诗经·小雅·渐渐之石》记载:“有豖白蹄,蒸涉波矣。月离于毕,稗滂沱矣。”,猪一跑到涉水坡,滂沱大雨就来了,不正是说明猪能降雨吗?这方面的记载非常之多,就不一一列举了。由此可见,古人中的猪不仅是可供食物的六畜之一,而且还是能昭示雨水的“神明”,故而在古代传说中,雷公是猪形,这也是猪为云雨之神的缘故。
如此看来,不论是外表上的“形似”,还是有若神明的降雨“神似”,猪都做到了。
还有一个疑问:既然龙的原型是猪,为何猪头是原装高配,身子却改为细长的蛇形身躯呢?对此有学者继续大开脑洞:三星他拉村的红山“龙”形玉饰其弯曲的身躯根本不是动物的躯体,而只是玉器的形制所致罢了。学者在《龙凤文化源流》一文中认为:勾形卷曲状乃商周及其以前玉器配饰、礼器的一种特定形式,无论是龙,还是马、豖、虎、鸟皆是如此,并非仅见于龙。
如此脑洞大开的解释,却又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不得不让人信服:莫非我们图腾崇拜了几千年的龙,实际上一头猪,只不过猪做了改装:仅保留猪头,剩下的就有赖于老祖宗们的自由发挥了,比如常见的蛇身配“大猪头”。
虽说学者给出的理由无懈可击、让人无法反驳,但一联想到原本弯曲有致、神乎其神的龙是丑陋、毫无灵性的猪,我就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