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不回家遭骂不孝,隐身研制核潜艇的黄旭华,值得骂还是夸?
比起战场上慷慨杀敌,这同样是一种牺牲,一种默默无声但却同样悲壮的牺牲。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抗日战争中的老兵重新出现在大家视线中。他们当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战争结束后选择隐姓埋名,可以说深藏功与名。这些老英雄就算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也没有选择亮明自己的身份,就是怕麻烦党和国家。好在如今可以凭借发达的网络平台,使得我们可以帮助到这些老英雄。
不过,相比较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还有一种付出、一种牺牲,也同样值得我们的敬佩。就是那些为我国科技发展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工程师们,他们可能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对家人隐瞒工作,“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老英雄”原本叫做黄绍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生于广东一个乡医之家。但是,他没有选择从父辈那里继承行医手艺,而是在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一直坚持上学读书。学医固然可以救死扶伤,但面对那时候“伤痕累累”的祖国,黄绍强选择学习“救助”国家。
在1941年,他顺利考入了桂林中学,并且从“旭日荣华”中取首尾两字改名,从此便一直叫做黄旭华。之后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的他先是参与苏联舰船的仿制工作,而后于1958年被调到北京海军,任核潜艇研制的副总工程师。由于这项工作事关重大,需要对家人保密,可能黄旭华也没有想到此后三十年内都没有机会再回过家。
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他们这群人所要面对的挑战远比想象中大。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当时我们可以造出桌椅板凳,但是汽车、飞机、坦克,甚至是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并且在外还有欧美的技术封锁,苏联老大哥对我们的帮助也是有限的,甚至在关系恶化后撤走了所有的援助。相对于核潜艇的研制,大家对我国第一个原子弹的试爆应该更清楚一些。面对其他国家的嘲讽,我们不服输。邓稼先一行人带领着技术团队,硬生生在短短几年内便造出来原子弹,狠狠地打脸了其他国家。
同样的,当初在研制核潜艇时我们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更是直言,认为我们根本不可能研制出核潜艇。因为相比较于原子弹的研制,我们要想成功制造出核潜艇,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便是“无中生有”。当初在研制原子弹时前期好歹还有苏联专家与设备、数据的援助,再加上众多优秀的工程师共同努力才得以实现。可是那些参与研究核潜艇的工作人员,之前仅仅仿制过苏制常规潜艇,大家都没有真正见过核潜艇的模样。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黄旭华老先生带领着技术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硬生生做到了无中生有。
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核潜艇的动力问题算是解决了。然后需要考虑的便是其他方面的研制了,为了降低潜艇在水中受到的阻力,黄旭华和他的技术团队设计出了“水滴形潜艇”,相比其他国家的常规潜艇还要更胜一筹。终于在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成为了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虽然核潜艇成功研制出来了,但毕竟刚起步,后面还需要完成装载导弹以及运载火箭等等。所以,直到1986年黄旭华在前往海南试验核潜艇之际,中途顺路回到家中依旧不能告知家人自己的工作,因此也被亲友们责骂不孝。
从1958年到1986年,时隔将近三十年时间,黄旭华回家看到已经95岁高龄的母亲,却也只能相顾无言。正所谓自古忠孝难两全,虽然成功研制出了核潜艇,但也失去了尽孝的机会。就像许世友将军,他在去世之前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可以和母亲埋葬到一起,因为生前很早便离开了家中报效国家,只有在死后尽那一份孝心了。有着“中国核潜艇之父”称号的黄旭华老先生也是如此,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才被公开报道出来,亲友们得知事情真相后,也理解了这位曾被他们责骂的“不孝子”,原来他在默默为祖国奉献着自己。总得来说,黄旭华老先生的事迹值得我们年轻一代铭记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