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国产协作机器人IPO竞速,谁将领跑未来工业革命?

日前,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公司披露了《关于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这意味着,与节卡股份、遨博智能并称国内机器人“三杰”之一的越疆科技将成为“国内协作机器人第一股”,率先开启资本市场的新篇章,不仅为其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5521aa5ba05f84f3ede71fe4cd3650da.png

节卡股份成立于2014年7月,遨博智能成立于2015年1月,越疆科技则成立于2015年7月。在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三大协作机器人头部厂商的动向也备受资本赛道的关注。截至目前,越疆科技完成了9轮融资,节卡股份完成了6轮融资,遨博智能完成了7轮融资。

节卡与遨博同样也在不断地为IPO积极做准备。企查查数据显示,节卡于2023年5月份递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并被受理,中途由于财务资料过有效期,重新提交后,IPO继续推进,目前处于中止状态,等待财报更新。

9c5282a553a92dffdbdf22a90d1afbf0.png

2023年遨博智能被传出启动科创板IPO辅导的消息,迄今尚未递交A股IPO申请。

商业宇宙的尽头是上市?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协作机器人的概念和应用场景广为认知和接受,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以更加安全、灵活和柔性等显著优势,满足了企业柔性化的生产需求,还解决了传统工业机器人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期长、灵活度有限等问题。

2010年前后,协作机器人市场迅速升温,全球工业机器人厂商及众多科创型企业纷纷投入这一赛道。2015年前后,国内协作机器人产业全面起步,涌现出一大批协作机器人代表厂商,如节卡、遨博、越疆、珞石、非夕、艾利特、捷勃特等等,包括传统工业机器人厂商新松、大族等纷纷涉足协作机器人领域。

与众多新兴产业类似,当入局者越来越多时,产品的同质化“内卷”现象愈发突出,这也是近两年来协作机器人市场价格战激烈的关键原因。低价竞争的双刃剑在对竞争对手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削弱了自身的盈利能力,这一点从财务报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端倪。

据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2023年,越疆科技营收分别是1.74亿元、2.41亿元、2.86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4304.1万元、3989.8万元、8181.7万元。主要原因系越疆科技核心产品六轴协作机器人的售价持续下降,导致营收乏力。此外,越疆科技每年研发投入持续递增,从2021年的4687.3万元上升至2023年的7052.7万元。高额的研发费用及竞争激烈的市场,使得协作机器人厂商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利润压缩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越疆科技现金流已经告急。报告期内,越疆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36.7万元、-1.17亿元、-1.58亿元。然而,截至2023年末,越疆科技账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11亿元。

上市成为企业应对资金压力的重要手段。相较于其他协作机器人厂商,越疆机器人是如何走在了IPO的前列。

小编认为,一方面,越疆科技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布局上具有一定优势。作为首家拥有0.5-20kg负载产品矩阵的机器人企业,越疆科技的产品覆盖范围广泛,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这种全面的产品线布局有助于其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客户基础。从行业地位来看,有研究报告统计,按2023年的出货量计,越疆科技在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中排名前二,并在中国所有协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为13.0%。

另一方面,小编注意到,越疆科技此次将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18C章规则申请上市。第18C章规则是港交所为特专科技公司设立的新框架,降低了特专科技企业的上市门槛。根据第18C章,“已商业化公司”与“未商业化公司”的区分标准在于上市申请人于上市时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由特专科技业务所产生的收入是否达到2.5亿港元。2023年,越疆科技的营业收入首次达到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C章的收入要求。

国产协作机器人产业崛起

2008年,丹麦优傲机器人推出首款协作机器人UR5,标志着全球范围内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协作机器人。而国内协作机器人产业尽管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和市场表现可圈可点。

有研究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销量为3.14万台,同比增长26.10%。预计到2028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超过70亿元。受益于行业需求的拉动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国产协作机器人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c4a1b0978c4b17b2fe6689f381e2d896.jpg

近些年来,国产协作机器人品牌逐渐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进军,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与国外厂商的差距逐渐缩小。国产品牌在精度、负载、动作范围等关键性能指标上不断提升。例如,从负载能力上,从2024年工博会上可以感受到大负载已经不再是协作机器人难以突破关键点,例如,遨博智能发布的AUBO-iS35协作机器人具有高达35kg的负载能力;节卡机器人推出的JAKA MAX40是一款大负载工业协作机器人,其负载能力直接提升至40KG;达明机器人的TM30S大负载协作机器人,拥有最高达35KG的负载等等。在精度层面,例如,艾利特协作机器人在重复定位精度上已经能够达到0.02mm的惊人水平,足以媲美国际顶尖厂商等。

不光如此,近些年来,协作机器人的国产化率在逐步提升,在工业机器人多年的发展历程铺垫之下,协作机器人产业链日益完善,从减速机、电机到控制系统,国产厂商的参与度逐渐提高,国产核心零部件也加快了进口替代的步伐。例如,日前,在科创板的IPO进程中取得了新的进展的浙江环动机器人关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成功生产出了足以抗衡国际一线的高品质精密摆线行星减速机,且价格优势明显,实现了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自主可控的重要力量。遨博智能开发了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协作机器人产品,实现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

在全球化布局层面,国产协作机器人厂商为了突破内卷开始瞄准海外市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出海成为其产业布局的一大方向。例如,节卡股份在日本名古屋、德国纽伦堡等地已设立分支机构,海外业务已覆盖欧洲、北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越疆科技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1年至2023年,越疆科技海外市场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8.1%、58.1%、59.1%。这种国际化的市场布局不仅提升了品牌的全球影响力,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随着国产协作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未来无疑将有更多的企业踏上IPO的征途,这不仅是企业成长的标志,也是行业成熟度的体现。上市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次蜕变,更是一次考验。它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资金的活水,更带来了市场的期待和投资者的审视。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资本市场的力量转化为内在的创新动力,如何将资金投入到关键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中,如何在全球舞台上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将成为每个协作机器人厂商必须深思熟虑的战略课题。

上一篇:产品升级丨欧姆龙多功能小型变频器3G3MX2-V2:加快响应速度 下一篇:矩控新辰:边缘智能的创新先锋,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推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