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金属加工》|70周年活动征文
☞ 这是金属加工(mw1950pub)发布的第12113篇文章
编者按
2020年,《金属加工》杂志将迎来创刊70周年。70载岁月如歌,70载筚路蓝缕,70载追逐梦想,70载荣耀辉煌。70年来,《金属加工》伴随着一代又一代机械人的成长,见证了祖国制造业的发展。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位老机械人和《金属加工》的缘分,希望《金属加工》能够一直陪伴大家,给大家带来知识和成长。
首席专家 姚春臣
2020年10月1日是《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创刊70周年的日子。作为《金属加工》的一名老读者,我非常高兴地迎接这个喜庆日子的到来。
1973年,我是湖北清江矿山机械厂的一名钳工,有一天到铣工朱师傅家去时,看到了一本名叫《机械工人(技术资料)》的小书,里面有很多介绍金属加工先进经验的文章。我看后收获很多,不仅学习了许多技术知识,还非常惊喜地发现天下还有这么好的技术宝书。
从此,我就非常爱看《机械工人》和后来改名的《金属加工》(见图1)。即使是后来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湖南从事技术工作,以及后来取得国防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成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见图2)的首席专家之后,仍然爱看《金属加工》。
图1 笔者阅读《金属加工》
图2 企业车间内景
《金属加工》内容非常丰富,有些文章虽然不太长,但却是工人和科技人员的宝贵经验和技术诀窍,对科研和生产有指导或借鉴参考作用。
例如,为了减少钛合金材料的消耗,我厂在对一种产品的热强钛合金件进行锻造工艺改进时,锻造钛合金件的切削加工出现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小孔的攻螺纹很容易折断丝攻,成为这种钛合金件工艺改进和生产制造的技术关键问题。在这期间,我们在《机械工人(冷加工)》上看到了有关于钛合金切削加工刀具和钛合金攻螺纹的文章。我们参照这些文章介绍的经验,对钛合金用的丝攻进行了修磨,并且改进了钛合金锻件的切削加工方法,很快就解决了这种热强钛合金锻造件的小孔攻螺纹等切削加工技术关键问题,完成了这项工艺改进项目,实现了产品批量生产应用。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更使我感到《金属加工》不仅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而且文章多来自生产一线,对解决产品科研试制和生产中的技术关键问题帮助很大。有些文章是生产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生产经验和窍门、绝招,是一般技术书刊上较难看到的。《金属加工》确实是机械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良师益友。
1989年,我家搬新房后的一个星期天,我从厂里加班回来,看见书柜里少了一些书和杂志,其中一些为1988年以前的《机械工人》过刊。在得知是我爱人整理房间卖了一些旧书和杂志后,我立即赶到几家废品收购站寻找,在其中一家找到了被我爱人卖掉的书和杂志,并将其中的《机械工人》花高价全部买了回来。回家后,我告诉了爱人,《机械工人》即使是以前的过刊也是很有用的。他见我连午饭都没吃就急急忙忙去收购站找《机械工人》,并出高价将其全部重新买回,很受感动。此后,她再也不卖我的旧杂志了。
1984年,我成为该杂志的一名通讯员,并开始投稿。退休以后,也继续投稿。去年的“使30CrMnSi钢达到超高强度钢性能的工艺研究及应用”一文在“山特维克可乐满杯”2019年金属加工工艺师征文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获奖现场如图3所示。
图3 笔者及其爱人在获奖现场留念
在厂里,我也积极向工友们介绍《金属加工》。1990年11月,在厂工会举办的书评征文演讲比赛中,我写的书评发言稿“介绍一位良师益友——《机械工人》”获得了创作一等奖。该文后来被刊登在《机械工人(冷加工)》1992年第4期上。
70年来,《金属加工》由小本本变成现在的大开本,刊名也由《机械工人》改为《金属加工》,无论是在杂志的出版形式上,还是文稿的内容及技术水平方面都在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70年来,她汇集了我国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人及科技人员的工作经验、技术诀窍和绝招,是“一部机械制造技术的长卷”,为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衷心祝愿《金属加工》再接再厉,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发表于《金属加工(冷加工)》2020年第11期1-2页,作者: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姚春臣,原标题:《 我爱〈金属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