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传感器:传感器与仪器仪表,是羊和狼的关系吗?
同样都卡脖子,传感器与仪器仪表,是羊和狼的关系吗?
今天说说这两个卡脖子的硬梗。
2015年中国进口500亿美元的仪器仪表,都是高端产品,国内几乎做不出来。像美国赛默飞(60亿美元)、美国丹纳赫、日本岛津等都是吃独户的,国内没有竞争者。实验室更是如此,绝大部分分析仪器都只能进口。
而传感器,同样是超级短板。中国万亿级的仪器仪表产业,但看似宏大的宫殿之下,很多都是国外传感器作为基石。和平时期,也没有啥;而现在,在复杂的中美科技战的时候,这些无处不在却又几乎不可见的传感器,就成为令人坐卧不安的一根暗刺。
对于传感器而言,小公司很难生存,不容易扩大。自动化要求很高,需要很大的工厂,做得非常高端,就像是手工打造。而独立的传感器,也很难长期存在。例如开创氧化铝薄膜电容传感器的英国肖氏露点分析仪,以创始人科学家肖恩一己之力创造了这个市场。在他去世后,靠夫人掌控,才能撑下来。已经60年了,产品几乎不带修改的。
这个领域要说落后也真是落后,产品更新速度其实也很慢。但如果不是夫人在执政,它的未来恐怕也会黯淡;而绕开肖氏的氧化铝,独辟蹊径采用陶瓷电容法的英国密析尔露点分析仪,也是独树一帜,引领风骚50年。但创世人退休后,人才都离职了,2012年后这个公司就被英国PST传感器公司收购了。
日本的欧姆龙、基恩士都是传感器与仪器仪表系统等一起发展。而单打独斗的,则就费力。如日本费加罗气体传感器,虽然精细,但想单独存活,仍然有困难。目前产品都放在越南、菲律宾生产,以便减少成本。但全球只有德国,传感器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市场,独立支撑。既有像Sick光电这种过10亿欧元的专注传感器的公司,也有很多小的传感器如巴鲁夫、爱福门IFM等企业同样很多。这跟它的生态布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那么传感器如何做大?
想往仪器仪表方向发展,其实也挺难的。美国AII的氧传感器很厉害,但分析仪器就不行,最后还是只能卖身存活。
由于传感器往往会模块化,卖给仪表集成商。这种小羊供大狼的游戏,往往也持续不了多久。身壮体胖的仪器仪表,反过来一口吃掉这些传感器小公司也很正常。大的仪表公司,往往口里都含着一家独立的传感器。
国外很常见,像美国TE既是连接器的巨头,也是传感器的大户。新近收购了德国FirstSensor传感器,就会给中国传感器供货带来很大的潜在麻烦。
而国内也是如此。例如郑州汉威以气体传感器起家,上市公司后也开始进行布局,母公司做大工程挣大钱,旗下子公司如炜盛就专攻气体传感器,挣小钱;深圳万讯自控仪表下的森纳士传感器。都是这个套路。国内大气烟气检测仪器的领先者青岛崂应,也专门成立传感器,对外供货。
这样看来,传感器的出路,难道真的就是把自己养肥了,然后奉祀给仪器仪表公司?这个产业是否能完全独立?
我还得再仔细调研一下,下回再说。
攀登的脚步虽然沉重,但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有一览众山小之时。
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