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书评书话|王安潮: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评《百川汇流的声景:作曲家梁雷的人文叙事》

文 |王安潮

王安潮(1975— ),男,汉,安徽淮南人,上海音乐学院文学(音乐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哈尔滨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艺术学理论。

初次翻阅洛秦主编的《百川汇流的声景——作曲家梁雷的人文叙事》(以下简称《百川汇流》)之后,我就喜欢上了它的内容和板块设计。 平实语言的内容将国际作曲最高奖“格文美尔”大奖获得者梁雷的艺术人生娓娓道来,有料而不枯燥的音乐史叙论和作曲技术评说,更是将学术著作以可读性极强的方式铺展开来。再加上装帧、排版上的不走寻常路,使得书籍之美以清新、淡雅、直观地显现出来

《百川汇流》主要从音乐史和作曲技术分析的两种理论角度而展开。作为针对当代中青年作曲家综合评介的著作,《百川汇流》的史论部分运用了民族音乐学“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视角对梁雷的音乐成就予以评述。既是史论的方式创新,也是为适应不同读者之需,尤其对于激励后辈来说,自说和他说具有不同的启迪效果。

书序有洛秦与梁雷的两篇文章,他说与自言的切入方式,很好地吸引读者快速入局。洛秦从声音、图画的角度而对梁雷进行了“他者”视角的人文叙述,展现了梁雷以音乐山水追求宏大视野的声音探索过程;梁雷自序的“解梦”是以“自我”的视角讲述自己的故事并顺带说出大家的故事,更在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与感激之情。

梁雷与洛秦

“艺术之路”部分也是采用两种视角叙说梁雷的成长过程。作为音乐理论名家的梁茂春、蔡良玉,站在父母的视角,以亲情叙说直观展现梁雷艺术发展中的点滴;而作为主要评述的传记作者裘陵维,则是以“桥上看风景”的客观、富有文采的方式,将梁雷人生以8个部分逐一展开。每一个部分以梁雷的作品或创作观念为主,《记忆的波动》《园》《幽光》《潇湘》《温切斯特》《听景》《千山万水》等梁雷作品成为架构史论的基础,将梁雷的成长之路进行了深情的画面式呈现。其叙说的故事感人至深,引人入胜,我是几乎一口气读完了这一部分。

作为史论主体之外的补充,书的第四、第五部分也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信息,前者所展现的文选,有的是梁雷的自写,有的是梁雷的访谈,也力图从两种视角呈现梁雷的创作观念和理论观点,其中如“借音乐提问”“激荡中的凝思”“精神的赠礼”“点燃内心的幽光”“墨积层染”“灿燃一灯”等,都是具有文采的音乐学理阐释的精言妙语;作为附录的后者,是梁雷成果目录及相关学术信息的简洁陈述,这些史料的信息除了让读者直观了解梁雷的成果,也是今后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为作曲家研究专著,书中展示了18位名家、专家的研究文章,从技术手法、创作观念方面等方面对梁雷进行多侧面评析,其中除了作曲家、音乐学家、文艺评论家外,还有科学家——绝大多数是国外的名家,足可见梁雷在欧美主流音乐界的学术地位。国内4位学者——陈鸿铎、乌兰杰、贾达群、班丽霞,分属理论家、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音乐学家等学术方向,足可见理论诠释的多维性。

从评析的深入和评语的至高,可见他者阐释对梁雷的高度肯定。华人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曲家周文中认为,梁雷在运用西方乐器扩展中国乐器特色、音响、手法以及乐曲的结构、情绪间的呼应上有其明确的方向及成果显现,“不是表面的借用和影射,而是内在的真情实据”,周先生深信梁雷会对中国音乐复兴将有可观的贡献。国内作曲名家贾达群认为,梁雷音乐是“有组织的”表达,“凝聚和重塑”了音乐时间的声音世界,是有内涵的声音选择,有文化的音色技巧,有逻辑的节奏安排,有智性的织体造型,尤其评价说,梁雷对音乐的敬畏,对艺术的崇尚,对他者和环境的尊重,必将促成其作品成为真正的音乐精品。

《百川汇流》将1972年出生的梁雷以多视角的方式进行了艺术成就的全面阐释,构建了一个中国作曲家从学步到如今名扬国际乐坛的瑰丽人生。书中既有主体性线索勾勒,也有具体事例的情感渲染;既有简笔式的史料陈列,也有聚焦式的观点阐释,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自然渲染了故事的多维空间表达。该书在给予读者以极强的情感触动之余,也必将会以其故事情境构造之美妙、声景之美境,而给予读者以借鉴,激励中国后学追寻梁雷之路而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音乐梦。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音乐周报

2021年2月1日内容

洛 秦 编

《百川汇流的声景——作曲家梁雷的人文叙事(附DVD)》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购买此书

相关链接:

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微店购书

上一篇:浅谈润滑脂发干变硬原因及危害 下一篇:仪器仪表接地的十大技巧你知道吗?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