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行业现状与相关对策分析,水质监测设备需求旺盛「图」
一、水质监测行业产业链
水质监测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地表水,湖泊水库、水利工程水等环境水体,还有各污染行业排出的废水污水;中游主要有水质监测设备和水质监测运营服务;下游主要包含环保部门、水利部门、供排水公司以及各污染源企业等。
水质监测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2020年6月出台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可以看出,“十四五”期间水质监测进一步趋严,地表水监测的国控断面数量从2050个增加至4000个左右,监测指标也将在“十三五”期间的9个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在国家政策驱动下,“十四五”期间水质监测设备市场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水资源供给情况分析
在社会发展中水资源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2016年中国水资源总量达到32466.4亿立方米,为近年峰值,2019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6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2019年中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2408立方米,增速有所提升,较2018年同比增长4.0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水质监测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三、水质监测行业现状
水质监测可分为地表水监测、污染源监测、地下水监测和供水管网监测四个领域。污染源监测主要指污染源企业以及工业水处理的水质监测;地表水监测主要指针对河流、湖泊、库区的断面、海水、入海口、近海岸等的水质监测;地下水监测是指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和潜在地下水开发区的水质监测;供水管网监测是指市政供水管网及二次供水点的水质安全监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监测的1610个水质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监测占比高达51.15%,其次,Ⅲ类水质断面占比23.68%,Ⅳ类占14.69%的比重;此外,Ⅴ类和劣Ⅴ类分别占3.3%和3%。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水质监测设备作为我国环境监测设备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显示,2012-2019年,我国水质监测设备销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我国水质监测设备销量有所下降,2017年开始,受益于国家对于水污染防治力度不断,水质监测设备需求旺盛,水质监测设备销量开始回升,2019年水质监测设备销量达到29808套。
资料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地表水水质监测中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
当前我国对地表水水质监测管理仍然缺乏统一性管理支持,对于同一河流的不同河段往往采用分段管理,不同辖区分管单位并不能做到有效交流和沟通,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无法对河流整体情况进行准确掌控。由于在工作中无法制定统一、健全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因此在实际发展和管理工作中必然需要面临更大的阻碍和挑战。同时,在地表水水质监测过程中,还需要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协作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质监测工作的稳定和合理性开展。
(二)缺乏针对性的监测指标
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饮用水水质监测,其次,地表水断面的水质监测。在水质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对重金属和综合指标的监测,其次,要加强微生物和无机离子的监测。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水体环境污染和已经发生的水质污染问题进行研究,有机物质的污染对于水质的威胁更大,但是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由于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在水资源分布情况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如果不能做到和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那么收集到的水质数据也无法发挥其准确性优势,工作人员也无法针对性地进行水质有效管理。
五、提升地表水水质监测水平相关对策
地表水监测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和关系着群众生活质量,甚至影响着当地和社会整体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整体发展水平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但是水资源污染问题依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在工作中正确认识到地表水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正确认识到当前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制定更为健全和可行性的应对方案,通过对针对性应对方案的构建,不断提升和优化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切实改善和调节我国生态环境,这也是推进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和基础条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