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年轻时一心研究水稻,33岁仍然单身,遇良人后,1个月闪婚
2021年5月22日,有两条新闻震惊全国人民,仅仅这一天内,我国竟连续痛失两位国父,“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与“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时间刷爆全网,全民哀痛不已,国士世无双,自此归神土。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些艰苦的岁月里,袁隆平团队找到并改良了那株改变世界的水稻,让中国人民在未来都立于不挨饿之地,袁老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
他曾说过自己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这两个梦还未真正实现,袁老却因病抢救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位老人在最后的时刻,还在关心着水稻长势,交代着弟子们要将杂交水稻事业继续发展下去。
世人眼中的袁隆平是一个伟大的人,是近乎于神的存在,他研究种植的超级杂交水稻解决了多少人的温饱问题,可私下里,他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他曾笑称自己是一位“90后”,为爱闪婚,喜欢打球,最擅长的是游泳,曾经还获得了武汉市游泳比赛第一名,每说到此,袁隆平总是自豪开怀。
说起袁老,就不得不提林巧稚,看似是相隔时代的人,却曾有不仅是一面之缘。1930年的一天,北京协和医院接收了一位待产产妇,这就是袁隆平的母亲华静,当时为华静接生的是林巧稚,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因为还没有取名,他出生登记材料上只有“袁小孩”三个字,林巧稚为此还特地去问华静孩子的名字有没有取好,产后还有点虚弱的华静笑着说:“这是袁家第二个孩子,名字要等他的父亲来取。”
后来夫妇俩商定,为这个孩子取名袁隆平。
出生于30年代的袁隆平,自小经历了中国最混乱的年代,在大江南北到处避难之时,看到无数人因为饥饿而倒在路边,深知“吃饱饭”对底层人民的重要性,他立志要让老百姓不再挨饿。带着这个朴素的愿望,在1949年,学习优异的袁隆平选择了农业报国,进入西南农学院,毕业后的袁隆平服从了组织安排被分配湖南安江农校教书。
一开始袁隆平还未尝试从水稻上下功夫,当时他想着从红薯、西红柿这类老百姓常用的食物上看能否培育出新的品种增加产量,可苦无进展,后来他发现,只有水稻才是救命粮食,没有粮食,再多的蔬菜水果也填不饱肚子,于是他暗下决心,要培育出高产的水稻解决中国老百姓饥饿的问题。
其实在当时,苏联的生物学家米丘林曾发表过“无性杂交”学说论文,袁隆平在阅读之后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反复试验,经过多次无性嫁接,都难言成功,这让袁隆平感到失望。
还未等袁隆平的高产作物研究出来,刚刚迈进60年代的中国爆发了全国性的饥荒,这种惨况大大刺激了袁隆平,他更加坚定要将高产的水稻研究出来,有次他在田地里考察的时候发现当地农民“施肥不如勤换种”耕种方式,这让袁隆平大受启发,袁隆平开始尝试用国外他人的遗传学研究育种。
为了选好育种,袁隆平多次在田地里寻找,终于让他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这支水稻长得又大又好,袁隆平拿在手里反复看了许久,高兴得像是捡到了宝,他本以为运气好找到了好育种,可是在第二年收的时候,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穗子参差不齐,质量也不如上一代水稻种得好,这对袁隆平打击不小。
可失望之余,袁隆平开始研究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明明育种不错,为何种出来的水稻却高高矮矮、大小不一?有一个想法忽然出现在袁隆平的脑海中,也许之前那株与众不同的育种是一个天然杂交稻,因为常规稻是不可能种出高矮不一的二代杂交稻。
自此,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有了不解之缘,但当时不赞同的声音还是层出不穷,很多人认为袁隆平只是一个农村的教书匠,他也能搞起最尖端的粮食研究,岂不是在闹笑话。
顶着来自舆论的压力,袁隆平依然在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中投入了很多精力,有一次他种了四五分田,可惜的是,稻谷的产量最终减产了5%,稻草反而增加了60%,这下,那些本来就对杂交水稻和袁隆平不相信的人更有话说,有人就曾出言讽刺:“可惜的是人不吃草,若是吃草的话,你这个杂交水稻是很有发展前景。”
这次失败经历并没有让袁隆平对杂交水稻失去信心,也没有让他停下继续研究杂交水稻的脚步,当时就连他的上级领导都持有怀疑的态度,曾试探性地问他还要不要继续搞杂交水稻,可袁隆平笃定道:“要搞。”
袁隆平不仅在学术上大胆,在婚姻上,他也是“闪婚”一族,他与妻子邓哲是怎么认识的呢?
那时已经33岁的袁隆平一心都在研究水稻,婚姻大事也一直耽误,他的同学都已经成家立室,不少人为他担心,就在这个时候,他与邓哲在同学的介绍下相识了,其实他们早前就认识,那时袁隆平还在做农业老师的时候,邓哲就是袁隆平的学生。
邓哲作为学生的时候就对老师袁隆平颇有好感,她觉得袁隆平课讲得好,人也好。尤其是袁隆平还会拉小提琴,这使得邓哲对袁隆平的印象加分不少。再次见面不久后的二人迅速陷入了爱河,交往期间,羞于表达爱意的袁隆平对邓哲:“我给你买件新衣服吧。”
邓哲知道袁隆平的心意,由于条件并不宽裕,她羞涩地摇摇头说:“不要了,不用买什么新衣服。”
不愧是理工直男的袁隆平真的没有买什么新衣服。不到一个月,袁隆平就与邓哲火速结婚了,这场婚礼简单朴素,只用了50元的喜糖就完成了仪式,新婚燕尔,两人十分恩爱。
现如今的“闪婚”夫妻,往往以“闪离”收场,可袁隆平与邓哲却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57个春秋。
邓哲在婚后十分崇拜袁隆平,她继续称袁隆平为“袁老师”,她不仅是袁隆平的夫人,也是他工作搭档,夫妻二人除了上课,邓哲陪着袁隆平走过当地的各大试验田。
功夫不怕有心人,终于,在1970年,一株完美的雄性不育野稻被学生李必湖发现了,袁隆平为这株水稻起了名字“野败”。
袁隆平的研究也引起了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华国锋的注意,他力邀袁隆平出席湖南省农业科技大会,在大会上,华国锋说道:“有些人囿于认识的局限和世俗的眼光,对袁隆平这样一个安江农校的普通教员及其杂交水稻研究抱着种种成见,袁隆平面临着仅仅靠他们自身努力根本无法克服的困难。”
“野败”的发现,使袁隆平的研究上了一个阶梯,到了1973年,袁隆平已经利用这株“野败”成功复制出几万株高品质的水稻,这一成果被当时已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知晓后,他十分重视,随后他提出要在南方13个省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试种的208万亩杂交水稻次年增产达到20%以上,自此,袁隆平一战成名,他与他的杂交水稻,终于登上了中国农业舞台中心。
这次杂交水稻的成功,也让袁隆平得到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曾有外国记者称杂交水稻为“中国魔稻”,杂交水稻的成功让袁隆平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但也有不少权威人士对袁隆平研究的水稻提出质疑,曾有人污蔑杂交水稻是“三不稻”,其大肆诋毁杂交水稻根本达不到人们所需的营养,就连稻田里的水草都养不肥牛。
袁隆平醉心于研究,本来不愿意回应这一说法,可越是不理,这个荒唐的说法越是盛行,他本来想着用事实来证明,但有次江西省一位副省长来访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袁隆平能借此机会向大众解释清楚。这下袁隆平终于意识到,他所研究的课题已经不再属于个人工作了,不久之后,他在《人民日报》上发文,文中用科学来向世人证明了超级杂交稻的质量,也更加坚定种植超级杂交稻的信心。
虽然杂交水稻获得了成功,袁隆平并没有固步自封,他还想培育出“超级杂交稻”,他带着弟子助手们,辗转多个城市的农田里,不畏辛苦、顶着烈日在稻田间一株一株地查看,看到水稻长势不错,他也会露出欣慰的笑容。2000年千禧年之际,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达到了亩产700公斤,一夜之间震惊全世界。
袁隆平至今难以忘却老百姓忍饥挨饿的场面,曾有记者问过袁隆平是否担心往日惨况再次重现世间时,袁隆平连说两遍:“不可能”!
他对自己的杂交水稻有信心。
当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获得成功之后,所有中国人都舒了一口气,我们真的不会再过那吃不饱的日子了。随着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一直到1100公斤,袁隆平拿着那一株幸运稻“野败”造福了全人类。
随着超级杂交稻的成功,中国人不再挨饿,中国的粮食产出不仅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可以出口他国,这让袁隆平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伟人之一。
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两个人“让中国人吃饱了饭”,一个是邓小平,另外一个就是袁隆平。面对如此赞誉,袁隆平总是谦虚地说:“我无法和邓小平相提并论,我只是一个种田人。”
随着科技发展,网络信息普及,袁隆平的“私生活”被不断暴露出来,不少人也认识到这位老人的可爱之处,他就像邻家的爷爷,明明自己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可听到有少先队员要来合影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站起来迎接孩子们。
可网络上不乏有“键盘侠”的出现,不知是出于恶意还是玩笑,总有人会给袁隆平加上标签,例如“亿万身价”等等,这也让袁隆平再次陷入舆论风暴中心,但袁隆平对此都不予理睬,日复一日,他心中想的仍是他的杂交水稻。
为了他的稻田,袁隆平戒掉了烟,日日锻炼身体,只为了让自己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水稻生长期能每天下田。
生活上,袁隆平从来不追求名牌奢侈品,常穿的衬衣都是几十块钱,有次邓哲陪他逛街买衣服,袁隆平看到街边有打折只要10元的衬衫,不顾邓哲的反对,他一口气买了10件,还炫耀地说道:“这样的衣服更适合下地干活,脏了坏了也不可惜。”
就是这样一位朴素的老人,遭到外界质疑的时候,他总会在田间消化这些负面情绪,他只有一个目标,就是“90岁之前实现超级稻每公顷18吨的产量”。
如果只是质疑袁隆平本人,他根本不愿意与人计较自己的个人荣辱,但只要涉及“超级杂交水稻”,他就像刺猬一样,不后退一步。
在2014年的秋天,粮食收成意外减产的情况出现,这让本就对杂交稻质疑的有心人抓住了“机会”,质疑声层出不穷,袁隆平立刻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对当时所有的质疑全部一一回应,袁隆平不是自满的人,他先是承认了杂交水稻有技术或是别的问题,但这些并不是那些居心叵测的人臆测的那样。
在文章的结尾,这位老人信誓旦旦地说道:“超级稻研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安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绝不会退缩。”
此文一经发表,各路质疑声纷纷烟消息鼓。袁隆平从研究杂交稻初始,从未想过为自己谋求利益,当时“隆平高科”要上市的时候,因为这个名字,袁隆平坚决不同意,他觉得用自己的名字来冠名并不适合,可上级领导人劝过他,这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如果上市成功,杂交水稻研究就可以不再依赖外国人的投资了,因为这个原因,袁隆平才同意。
当时还有人造谣袁隆平的身价已经过千亿,其实他根本没有别的收入来源,每个月的固定收入一共才4000多元罢了。
“隆平高科”上市之后,袁隆平辞去董事的职务,继续潜心研究。有人向袁隆平建议,让他把手中的股份卖掉,袁隆平并不愿意,他坚定地说:“我不能卖,我要是卖了,人家会觉得‘隆平高科’有问题。”辞去董事,袁隆平立刻投身进行了新一轮超级稻的研究。
诸般身外之物,对他来说都是过眼云烟,在他的心里,始终只有那一亩试验田。
虽然袁隆平已经成功培育出了超级杂交稻,但是他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2016年,已经是86岁高龄的袁隆平带着团队,再次向世界难题“海水稻”的新目标发起挑战。
所谓“海水稻”,就是在盐碱地上种出来的水稻,从古至今,盐碱地上哪里来的什么粮食产量?可以说是颗粒无收。
经过研究探测,有2亿亩盐碱地是可以种植水稻的,袁隆平信心满满,他曾对外透露说道,如果每亩按产量300公斤来算,一年下来,2亿亩盐碱地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
2019年9月7日,已近90岁的袁隆平被记者提问道有什么生日愿望时,老爷子嘴角浮现起了笑容,再次说起了他的两个梦想。
第一个梦——禾下乘凉,这是他真实梦见的,他至今都还记得这个梦,梦里的他看到试验田里的杂交水稻长得很高很大,穗子可以垂下来为人遮阴,梦中的他还与助手坐在水稻下,看风吹稻田,如今这个梦就要实现,试验田里已经能种出2米高的水稻,可惜的是袁老却不能坐在下面乘凉了。
第二个梦,是希望超级稻能为全世界作出贡献,希望全人类能有一半的人可以吃上杂交稻,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一些人。这个梦想也在一步步地实现。
在1979年首次走出国门的杂交水稻,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了,袁隆平不仅仅是造福了中国百姓,他的杂交稻也造福了全人类。以越南为例,在越南种植的杂交稻已经超过了一千万亩,增产达到近40%,原本越南是一个缺粮的国家,如今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大米出口第二大国了。
当2019年9月17日公布了“共和国勋章”名单的时候,接到消息的袁隆平还在试验田里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生产情况,知道这个消息的袁隆平一如平常,一心只挂念着杂交稻。
在9月29日的颁授仪式后,有记者问他与领导人的交谈内容,袁隆平说道:“我回答了一个问题,就是正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
犹记稻花香里,与公续说丰年。
#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