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皮乡是团风县典型的山区乡镇,长期以来存在着发展落后的最大现实难题。近年来,乡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探索走出了一条“一乡三业”(香菇、茶叶和药材)特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乡13个村已发展茶叶7000亩,中药材9000亩,香菇60万棒,形成了“村村有基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干劲”的发展势头。
01
下好“先手棋”,规划先行引路产业发展
坚定“党建引领”工作思路,搭建“一乡三业”发展平台,激活杜皮全乡山水资源。
一是党建先行明思路。2022年初,乡党委提出了“党建引领 产业振兴”总体思路,制定了《杜皮乡“党建引领 产业振兴”活动实施方案》,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支部引领、能人带动、群众参与”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发挥全乡18个支部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强力推进产业发展,实现杜皮乡基层党建和产业发展“双进步”“双过硬”。
二是党委带头搭平台。杜皮乡党委立足杜皮是一个集老区、库区、山区于一体的山区乡镇这个最大实际,科学制定了北片香菇、西片茶叶和中部中草药的“一乡三业”产业规划。力争通过2-3年努力,达到香菇100万棒,药材和茶叶分别达到1万亩的“三万”目标,并及时制定“三动”方案在乡十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将“一乡三业”产业发展作为全乡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矢志不渝的方向。
三是支部引领干事业。在全乡广泛开展“村级发展百亩产业,支部认领百亩基地”活动,各支部到杜皮村产业基地现场参观学习;县城投公司带头认领杜皮村180亩黄大茶基地,并送来有机肥15吨,组织全体支部党员参与管理;乡党委将“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到了产业基地,开到田间地头,努力形成“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支部认领、党员带头”的有序发展局面。
02
稳住“基础盘”,夯实堡垒打牢产业基础
坚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抓好资源整合、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等工作,打牢发展根基。
一是抓好合村并组, 整合 资源。杜皮乡部分弱村、小村长期以来存在资源分散、干部难选,班子战斗力差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党委借行政村布局调整之机,立足优化调整地缘相近、产业相似、发展相融的村联合发展,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将全乡19个行政村调整为13个,撤并率达到31.6%,有效整合资源资产,提高组织服务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实现“1+1>2”效应。
二是抓好“两委”换届, 配 强 班子。以村“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对全乡村干部开展届终考核、联审联查工作,对能力不胜任、工作不尽职的村干部坚决撤换调整。进一步拓宽视野、优中选优,把政治素质高、发展能力强的干部选出来、用上来。调整农村新型实用人才、在外能人、优秀后备干部任党支部书记4人、副职干部2人,撤回派聘书记2人,为支部注入新鲜血液,凝聚发展活力,基层战斗堡垒抓党建、抓产业的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 激发 动力。建立“硬碰硬、实打实”的监督考核机制,将产业发展情况作为各村支部建设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考核占比30%,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村书记作为产业发展第一责任人,在全乡掀起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干事热潮。
03
打好“组合拳”,激活引擎推动产业壮大
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一是推进能人回乡添活力。逐村调查摸底,建立在外人才台账,共摸排出在外专家教授49人,优秀人才65人。召开“能人回乡”座谈会5次,通过乡贤能人牵头外出招商学习4次。大力实施“人才+”工程,组建服务专班,畅通“绿色通道”,为能人回乡创业争取政策支持、协调项目审批,目前引回10余名专家教授聘为乡村振兴发展顾问。
二是推进机制改革强资本。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胆创新,保障群众最大利益。在发展产业上,通过“市场+协会+合作社+金融(保险)+农户”五位一体模式,实现村企联动,户社共赢;在发展香菇产业上,采取“支部引领、党员监管、群众参与、企业支持”的模式;在发展药材产业上,主要通过市场引导、政策奖补的方式,全方位盘活乡村振兴资本金。
三是推进三大工程压责任。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社”工作目标,大力实施乡长、村长(村书记)和社长工程,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乡政府每年列支50万元,村级每年投入不少于5万元用于产业基地管护和产业发展奖励,同时各村成立以村书记为理事长的村集体股份专业合作社,采取“共谋、共建、共管”的方式,做到依法依规有序发展。
END
稿件来源:杜皮乡 王萱怡、祝美钰